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若干新兴市场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波动,它们的汇率选择问题在经济学界引发了激烈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汇率选择如何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其二,新兴市场国家应该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在可供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如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混合汇率——“软钉住”中,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以往大多选择了所谓软钉住的中间路径,即中央银行经常性地对其汇率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2.
赵武 《时代经贸》2009,(4):91-92
汇率制度是开放经济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对外经济联系制度,本文通过对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的实证分析,指出名义汇率制度下所规定的汇率变动与实际汇率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所表现的“害怕浮动”。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端点解——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汇率制度的中间区域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而两个端点解(two-corner):超固定汇率(super—fixed)以及自由浮动汇率日渐风行。本文对“中间制度消失论”做了简要的回顾;并对两种端点制度的理论研究加以评述。通过分析阿根廷和墨西哥汇率制度实施的实际经验,本文澄清了有关超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一些误解,指出了汇率制度端点解的内在缺陷,并得出了有关新兴市场最优汇率制度争论尚未解决的结论以及对中国汇率制度变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中间空洞化”汇率制度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间空洞化”汇率制度假说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中间汇率制度应该有一个一致的内涵界定,这是论证“中间空洞化”汇率制度假说的基础前提;第二,根据IMF对中间汇率制度内涵的科学界定,通过样本检验,认为现阶段“中间空洞化”汇率制度假说难以成立;第三,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分别考虑,没有单一的汇率制度适合于同一时期所有国家或同一国家所有时期,由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否定了“中间空洞化”汇率制度假说。  相似文献   

5.
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受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影响最为突出的一个群体.在汇率制度选择上,该群体的汇率制度调整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但是由于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情况复杂多样,该群体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仍将以"中间汇率制度"为主.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验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逐渐增加弹性的过程,从现有制度的退出也应该主动、有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新兴市场频繁发生的货币危机使得许多国家的汇率制度面临微调、修正、变迁甚至重新选择的境地。相应地,关于汇率制度的变动研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许多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变迁与汇率制度的选择相伴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即汇率制度转换问题。汇率制度转换理论的界定、汇率制度转换理论应包含的内容体系、汇率制度转换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等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黄海洲  Priyanka  Malhotra 《经济学》2005,4(4):971-990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接二连三的金融危机,两极论在经济理论界和各国决策者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各国经济、社会条件的巨大差异,两极汇率制度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终极选择。为了荡涤两极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汇率制度“并存继起”假说,然后阐述了当前经济界对汇率制度久期的研究情况,从而为各国特别是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一个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严佳佳 《生产力研究》2005,(4):68-69,168
本文分析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政府和个人的博弈模型证明选择“角点汇率制度”而放弃采用“中间汇率制度”是政府的最优选择。同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汇率制度是联系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纽带”,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国家究竟应该依据何种理论,选择哪种汇率制度,应该依据各国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因素来决定。研究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必须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势在必行,“两极论”在我国不可行,汇率目标区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个世纪后半段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冠之以奇迹的称号,台湾的汇率制度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个历史的转折点台湾都恰当地选择了汇率制度。从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入手,分析汇率制度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未来台湾汇率制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该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财富时代》2004,(11):16-16
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趋势及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提出不少改革汇率制度的方案,其中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汇率目标区”制度的基本思想是:用3个在世界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工业国家(美、日、德)的货币来建立一个汇率目标区,形成能准确反映实际均衡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赵武  杜斌  闫化海 《经济师》2005,(3):58-59
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新形势下 ,现行单一钉住汇率制度将会“退出”。文章根据汇率制度选择的“退出战略”结论 ,结合各国汇率制度变迁的实践和我国的实际 ,分析了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退出”的方式、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汇率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闯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是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钉住单一货币-美元”的管理浮动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必须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才能给人民币正确定位,从汇率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入手,分析了执行现行汇率制度所带来的弊端,阐述了选择实际有效汇率的理论依据。说明了人民币的正确定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1974年至200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Logit选择模型研究了31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汇率制度选择。文章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与稳定经济波动两方面选择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文章发现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来选择汇率制度有指导意义,而很多变量对中间汇率制度的影响不同于对浮动或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经济体遭遇债务和高失业困扰、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经济依然呈现较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提升;但这些后起之秀在金融等软实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本文回顾了中国和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并结合具体数据与重大事件对两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进行多维度的对比,以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安排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不可能三角”的思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完全流动和汇率浮动这三者中只有两者能实现,不可能同时达到.“不可能三角”的解分为“角点解”和“中间状态解”,关于“中间状态解”是否消失尚存在争论.该文通过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的汇率制度分析,发现实行“中间状态汇率”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或是由“角点解”向“中间汇率制度”转变,或是在各种“中间汇率制度”之间转变.“中间汇率状态”在不同的国家状态不同,即使在同一国不同时期的状态也不一样.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对汇率稳定的偏好程度以及国内货币政策组合来选择最优的“中间汇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