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叶 《时代金融》2013,(15):138-140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18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数据验证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的上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因此提高银行之间规模的对称性,既可以加强市场竞争,也可以提高银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10年,中国银行业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更加完善,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适应,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唐鹏 《金融论坛》2015,(3):15-25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建立破产风险指数和不良贷款风险等两个冲击模型分析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波动中不断降低,于2010年发生"拐点效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开始下降;银行市场结构对破产概率和不良贷款等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会因市场集中度增加而上升,因竞争性势力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氛围应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减少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正常冲击。  相似文献   

4.
防范危机、维系安全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及其处理方式,为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安全问题树立了标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并不令人乐观,引入外资加快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有效的举措,但这仅仅是银行业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银行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银行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胡晔 《金融论坛》2006,11(1):3-8
中国银行业经营透明化既是改革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成本-收益比作用的结果,还是银行外部监管者提高监管能力的要求。然而信息屏蔽收益的递减并非意味透明化收益的自然递增,事实上,透明化也加大了银行的名誉风险。名誉风险有社会性、内生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能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为此,中国银行业应加强名誉风险的基础管理,科学制订名誉规划,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同时,要强化名誉风险意识,扩大名誉风险管理视野,提高名誉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实行专业化管理。就现实而言,中国银行业名誉风险管理亟待解决商标管理、改革面临的矛盾、透明化进程及文化建设等四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期财经领域有太多的事值得人们去回味。接连曝光的金融大案一次次提醒人们: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风险管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优良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条件。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改革步步深入,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各家银行也纷纷在内控建设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本期我们组织了部分专题文章和范例对内控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经营透明化既是改革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成本-收益比作用的结果,还是银行外部监管者提高监管能力的要求。然而信息屏蔽收益的递减并非意味透明化收益的自然递增,事实上,透明化也加大了银行的名誉风险。名誉风险有社会性、内生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能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为此,中国银行业应加强名誉风险的基础管理,科学制订名誉规划,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同时,要强化名誉风险意识,扩大名誉风险管理视野,提高名誉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实行专业化管理。就现实而言,中国银行业名誉风险管理亟待解决商标管理、改革面临的矛盾、透明化进程及文化建设等四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09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该报告显示,电子银行渠道的拓展有效缓解了银行柜面服务人员不足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银行业全行业电子银行交易达243.28亿笔。电活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飞速发展,延伸了柜台,方便了客户,为客户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银行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标准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本文通过找出目前全国银行业服务标准存在的不足来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银行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标准的矫正观点,阐述了制定和完善评价标准的原则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科学发展的思想,针对银行业的特点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是对中国银行业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16.
业务需求是银行业务部门依据业务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以及自身经营管理需要提出的要求。同时,业务需求也明确指出了银行信息系统处理银行业务达到的目标、具备的能力和受到的约束。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处在变革之中,面对监管、混业经营、跨区域经营、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电脑》2012,(3):54-54
动态密码应用风险乍现:网络钓鱼,山雨欲来风满楼 随着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日益加剧,全球商业银行大量应用动态密码技术及产品保护电子银行安全的趋势对中国银行业电子银行安全产品选型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00,(3):33-35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方式,这就为必将纳入世界金融服务体系的中国银行业,特别是新兴的中小型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在测度中国银行业体系风险性指数的基础上,考察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收入结构及银行体系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纷纷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资本资产结构,收益和资产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银行体系稳定性明显增强;资产价格波动与非利息收入结构有明显的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20.
银行跨国并购是资本跨国流动即国际资产移动的一种方式,属于国际投资范畴.银行跨国并购绩效是银行跨国并购中的核心问题,是银行实施跨国并购的支柱所在和先决条件.对该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银行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军国际银行业,增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也是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