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也跻身金砖五国,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经济体之一。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世界各大企业、财团纷纷投资印度市场,以求得更大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要素全球范围的广泛流动,也催生出了一些发展速度快、对全球影响较大的新兴经济体。研究发现: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在时间上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各个新兴经济体间的人均GDP也存在显著性差别。近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平稳状态,GDP的增长率波动不大,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经济增长波动均较大;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国外直接投资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彼此间影响也不明显。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制度环境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加快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建成开放型经济体;促进机会平等,走包容性经济增长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崛起势头强劲,因此有专家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就这一问题,本文从印度的自身特点出发,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其经济崛起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2,(9):34-35
上世纪8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与产、№结构调整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金砖国家”因其较大的经济规模和突出的发展成就,相继引起世界的瞩目。从本期开始,“前线”栏目将陆续报道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飨读者。“金砖国家”源于美国高盛公司的投资概念,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亚洲开发银行9月17日说,由于中国和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今年预计将达到8.3%,高于亚行今年3月份预测的7.6%。亚行当天在马尼拉发表了经过修订的《2007年亚洲发展展望》最新报告。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将分别增长11.2%和8.5%。亚行指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量的55%。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印关系遭遇重大危机,印度借机在经济领域出台歧视性政策,企图建立“去中国化”的本地产业链与供应链,实现对华经济脱钩。究其原因,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边界问题,又有战略竞争与利益冲突,还有印度经济民族主义与美国因素。印度对华经济脱钩将对疫情下印度经济恢复发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造成不利影响,还将制约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应密切关注印度对华经济政策走向,以对话合作为主基调,尽力保持中印关系在正常轨道发展,提高企业对印度合作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提升产品附加值,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还应着力扩大内需,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7.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亮眼表现,让世界明白了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世界需要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美日欧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成  相似文献   

8.
印度GDP神话     
韩玮 《大经贸》2011,(8):74-75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后,印度紧随其后。9月20日,印度《经济时报》称,根据卢比购买力算得的GDP,2011年,日本可能被再度超越,世界第三的位置将让贤于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始,印度实行经济改革。1992年后,印度象雄起,GDP增幅从1年前的1.3%迅速升高至1996  相似文献   

9.
钟林超 《华商》2011,(4):10-11
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货币的推动下,2010年以中国、印度、巴两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率先摆脱危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0.3%,印度2010—2011财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8.6%,美国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为3.2%,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在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经济强劲复苏,回升速度远高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但2季度以来出口和工业生产出现较为明显的减速迹象。面对形势变化,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力保当前经济复苏态势,并着力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打下基础,但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当前的高速回升态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国与印度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经济体.当前,中印两国的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整体发展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仍在逆境中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2.
袁瑛 《商务周刊》2008,(13):22-24
与中国不同,印度是民主国家,我们所选择的改革方向和道路是基于广大印度人民的选择和意愿。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正是基于对我们遵循的发展道路的有效实施我们面临的一个更为独特的情况是,印度公司在海外的收购活动和对外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流入印度国内的直接投资GDP数字的连年高增长,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并不足以使其成为影响全球格局的正面、持续和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国家还需要为全球事务制定新的议程。在目前包括气候变化、能源、食品安全以及多哈谈判等全球议题中,我们必须确立一个稳固的"前线",共同为一个全面的、合作的以及环保的世界新秩序的形成而奋斗如今中国公司在印度进行的项目总值已达120亿美元,这些中国公司包括中钢集团、首钢国际、宝钢、中国煤建、中兴通讯等  相似文献   

13.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财富》2008,(4):24-26
在很多方面,跨国公司是西方经济的独特发明。但就像多极世界里很多别的方面一样,它们不再是西方的专有物。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自己的商业巨人。其中的一些公司已家喻户晓:比如韩国的三星、中国移动和印度的瑞来斯实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相似文献   

14.
一、2010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10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0.8%,预计2010年将增长3.996;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2.3%,预计2010年增长5.8%;欧元区、美国、日本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9%、-2.5%和-5.3%,预计2010年分别增长1%、2.7%和1.7%;预计2010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比先进经济体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亚洲为8.4%.中国10%,印度7.7%,东盟五国为4.7%,中东为4.7%.近几年,我国对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坎坷。欧债危机恶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陷困境,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财政紧缩、金融动荡、市场脆弱令投资、就业、制造等很多经济指标无好转迹象,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体整体经济环比增速为0.7%和0.6%,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外刊     
《中国海关》2015,(3):14
《经济学人》2015年2月21日印度经济腾飞羁绊人们都在谈论各大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而印度就是其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国度之一。很多人都十分看好印度经济的前景,但印度经济想要一飞冲天并不简单,这需要印度决策层砍断发展路上的多重荆棘,更需打破固有樊篱。首先,印度必须摆脱不利于其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因素,同时还需要有大胆改革的魄力和足够的政治勇气。其次,对于印度决策层而言,引导国民完成从基础农业向其他多种产业转移的进程已刻不容缓,而这一发展战略的成功性也早已得到别国的印证。第三,或许有人会将印度与中国相比较,中国的崛起是以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为基础,但印度效仿这一模式的空间有限,因为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近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正乐此不疲地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进行质疑而大多数西方主流媒体,乃至包括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周边经济体的重要媒体,也都在2002年第一季度大篇幅地刊载过尖锐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率“掺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化工科技市场》2010,(5):58-58
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加里·亚当斯日前表示,全球石化市场需求危机已经结束,但产能过剩危机刚刚到来。总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新增石化产能的吸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借助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方法,考虑了世界各国的交互影响来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的新兴经济市场对我国影响更为显著,韩国、印度、中国香港发生宏观经济波动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基本上,中国对外贸易对韩国遭受冲击后的反应快且大,但受影响时间较短,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和印度贸易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这场全球动荡中,更多世人愈加清醒意识到,伴随着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成长,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之变化,仅靠左支右绌的西方大国已无法进行有效应对。可堪佐证的是,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峰会,吸引了世界多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