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海军 《质量跟踪》2002,13(4):47-48
商品楼像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随着社会的发展,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俊姑娘,漂亮、美丽、时尚,不用说来求婚相亲者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然而一些稀奇的怪现象也搬上"银幕",像几只"没头没脑"的苍蝇嗡嗡乱飞,搅得人心烦.  相似文献   

2.
郑海军 《质量跟踪》2002,13(7):24-25
商品楼像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随着社会的发展,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俊姑娘,漂亮、美丽、时尚,不用说来求婚相亲者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然而一些稀奇的怪现象也搬上"银幕",像几处见不到阳光的死角,空气闷得吓人.  相似文献   

3.
凡做过销售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客户的讨价还价就像一支美丽却让人心碎的恋曲,永远伴随自己左右.从集贸市场几毛钱的小菜生意,到工商企业间上百万的巨额交易,买卖双方总难免为成交价格纠缠不休:买方在货比三家后总是要求物美价亦廉,卖方则唇干舌燥地宣称物超所值,自己亏本;买方动辄以价高为借口,"移情别恋"向卖方说"再见",卖方为了挽留客户"芳心",最终还是忍痛割"利"……讨价还价,市场上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4.
"老外"是啥?如果你对某件事说了外行话,别人讥贬你是"老外",恐令你不悦;如果有人说你外貌举止像"老外",你则可能喜忧无从;如果你对大街上邂逅的外国人友善地叫他:"嗨,老外!"他兴许像会说相声的加拿大人大山那样乐滋滋地和你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做民间企业永远是"草根"? "在中国像我们这样做企业的人,永远是草根",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这样向我感慨。他这样感慨肯定是有过切身体会,我还可以为他的感觉提供一个新案例--手机牌照"在野党"。 在2004年的中国,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生产手机,是需要政  相似文献   

6.
股市的涨涨跌跌,投资人的心弦拨动,似乎都有证券分析师在其中发挥作用.对于很多行业以外的人来说,证券分析师是个高智慧、高挑战的职业,执业资格方面"门槛"很高.尤其是面对行业内和市场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政策的解读,证券分析师更像一个专家,会讲各种"故事",从而让这个职业充满了玄机.  相似文献   

7.
象棋的结果旨在"零和",有你没我,只能一方存活;跳棋的结果旨在"非零和",有你有我,胜者全胜,但败者也只是落后几步子而已.企业做品牌就应该像下跳棋一样追求和谐共生.一个品牌能够打败另一个品牌固然是实力的体现,但怀有置人于死地的敌对想法的企业,是做不出长寿品牌也做不到品牌长寿的.  相似文献   

8.
汕头"旧事"     
《潮商》2015,(6):87-88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的建议,同一天《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获批,这是国家有关经济特区的首部法规.后来,人们把8月26日看作是特区成立的纪念日,到了2015年汕头经济特区已走过了35周年的春秋,我们习惯称"30而立",而35岁的一个"中年特区城市"该怎么定义,也许像有些人所说的,很多男人都是35岁才开始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9.
有很多民营企业从小做大了,但却有更多的民营企业长期停滞不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老板一直没有完成角色转换.这就像自然界的物种,不进化,就难免退化,即便是万年不易的"活化石",也无一例外地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不能直接端给他人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端给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给他人一盆"温水",这样的话,这人的这盆"温水"同样会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杨义 《秘书工作》2014,(10):66-68
正关于如何读书,我过去总结过一个综合的读书法,叫作"五学"。人们读书、学习、做学问,要用"眼学",读原著;用"耳学",听讲授;用"手学",亲自动手去找材料;用"脚学",用脚去做田野调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心学",用心灵的眼睛去读书,思考所读的东西从何而来,深层的意义何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第二个"学而",  相似文献   

12.
品牌就像人,你赋予它性格、情感、意念,塑造一些真挚动人的故事,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能风情万种地打动你.这就是"品牌感动"理论.创造"品牌感动",旨在通过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建立一种全新的信赖与合作的关系去推动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3.
"施乐"曾经是美国企业界的骄傲.但很少有公司像"施乐"(Xerox)那样,创造出那么多机会又白白浪费掉,最终沦为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品牌经营不能"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个成语,说的是有几个盲人遇到了一头大象,他们十分好奇,就上前摸了大象,然后就对别人炫耀大象的模样.一个说"大象就像一面墙";另一个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第三个说"大象就像一面芭蕉扇";第四个说"大象就像一根绳子".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很多人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2002,(11):60-61
主持人: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反其意而用之,一个经济犯罪的官人,其背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配偶,前者被称作"贤内助"或"廉内助",而后者则被称作"贪内助"或"钱内助",今天请您两位,就是想侃一下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企"字当头一个"人"字,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除了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的竞争力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团队整体作战能力,即企业凝聚力.在企业中,员工犹如"马",管理者犹如"伯乐",企业犹如"槽"."伯乐"如何对待"马",决定着"马"离不离"槽".  相似文献   

17.
左楠 《活力》2009,(13)
上个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电视传媒蓬勃发展并随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明星主持人",像美国的迈克·华莱士、丹·拉瑟、芭芭拉、奥普拉等都是主持界的佼佼者.如今,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华语电视传媒开始借鉴西方经验,积极打造"明星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定位问题上,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鸡头"与"凤尾"的取舍,其经典的趣闻轶事也有不少版本.不过,从其内在价值取向看,无非是两种选择:或者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相似文献   

19.
亲历管理     
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到一家民营企业去工作,不是像作家深入基层一样"体验生活",也不是像记者一样"实地采风",更不像一些专家一样到企业去走走看看然后搞咨询,而是一头扎进去,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主持企业日常工作.几个月过去了,我这个讲了十几年"企业管理"的人,仿佛才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0.
"笔杆子",通常是指一个部门或单位中主要把关、承担公文写作的同志.一般而言,对"笔杆子"领导是比较厚爱的,同事也是比较佩服的.能够成为一名"笔杆子",也是不少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心中暗暗努力的目标.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同志自觉不自觉地喜欢戴着"有色眼镜",以求全责备的标准评价、看待"笔杆子".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条,一曰"呆"、二曰"愣"、三曰"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