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企业供应链包含供应、制造、分销、配送、运输与服务等环节,突出了外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美国供应链顾问委员会的分析资料表明,在供应链管理中,定货管理和物流管理分别占供应链管理成本的40%和30%。这意味着在订货和物流环节存在很大的成本节约空间,物流成本是仅次于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费用或批发、零售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从1997~2000年对第三方物流需求从40%增长到56%,51%的企业使用以仓储和分销为主的第三方物流。美国、日本第三方物流总体比例已在40%以上,美国的汽车、化工、计算机、日用品、医药品市场的第三方物流占有率达到73%。1997~2002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3%。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典型调查,我国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约10%,尽管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水平高,但说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已崭露头角。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原因很简单,一是我国的现代物流市场还十分不成熟,二是第三方物流主体核心竞争能力远没有形成。因此,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组织物流活动时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建立自有物流体系,负责管理本企业的物流过程;第二种是将本企业的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性的物流企业,自己则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的优势,通过产业间的结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专业性的物流企业在国外又被称为“第三方物流”。在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物流模式已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非常迅速,欧共体国家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基本上在10%到35%之间。美国沃尔玛公司  相似文献   

4.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25(B03):47-47
目前,亚洲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准确价值尚难预计。业内人士估计,到2006年,亚太地区供应链管理市场价值将超过27亿美元,这是外包业务的不断增长,以及大的跨国制造商持续涌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证分析表明,只有独立的3PL占 物流总量的50%时,现代物流业才能形成。巨大的需求, 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3PL的基本情况。2003年我国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摩根士 丹利预测,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0年年增长率将达 到16%至25%。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结果表 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 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 输企业,并且64%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 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几个数字反映出第三方物流的市 场需求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外物流集团进入的压力.对于我国新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要注意在服务过程中使几方达到多赢的目标,还要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综合的物流增值服务,其核心能力只能定位在综合物流的管理能力上,这必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市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秦皇岛市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求矛盾 笔者通过对秦皇岛市第三方物流供求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秦皇岛市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不一致,存在结构性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常规物流服务供过于求,而增值物流服务则供小应求。也可以说,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高端市场属于卖方市场,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低端市场属于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剑 《中国储运》2002,(5):35-37
一、我国企业的重重疑虑 近几年,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蓬勃兴起,1999年~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显示,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明显呈上升势头.但2002年以来,一大批国内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过小、缺乏运作资金及管理经验而陷入经营困境.拓展业务时,客户企业对是否接受第三方物流服务疑虑重重.  相似文献   

9.
第三方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要源泉。经济学家称其为未被开垦的“黑土地”。开垦这块“黑土地”,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港口,有着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能够成为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港口发展第三物流,为用户提供包括储存、装卸、加工、拆装箱、包装、转运和信息等服务在内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增效将会是显著的。价值体现可概括为“多、快、好、省”。多:即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方式和期限等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和综合的。快:即提供服务通江达海、快捷简便、迅速及时。好:即提供服务安全、优质、畅通。省:即提供服务“一票承诺”、价格优惠、手续简便等等。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伴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在3~5年内,外资物流企业可以直接进入中同市场,国内物流企业将在本土市场直接面临外资企业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品种多样化、更新周期短、价格低等发展特征,同时汽车制造厂普遍采取订单式、准时制供货(JIT)等生产方式,对汽车零部件的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自营物流”运营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迫切需要对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面对我国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传统运输物流企业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快速、高效、低成本的需求,因而发展第三方物流就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据统计,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为58%,目前全世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收入每年正以15%~20%的速度快速增长。加速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物流管理理论开始被我国一些企业接受,外购第三方物流服务开始兴起。现实中,虽有一些传统的道路货运企业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对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勇于开拓,已成功地转变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大多数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有效地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仍然步履艰难。鉴于此,本文拟对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晓莺 《中国储运》2007,(4):108-109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物流服务方式。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涉足第三方物流,并且一些物流企业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化,  相似文献   

15.
羊沙沙  李平 《中国储运》2013,(4):99-101
当我们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应运而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是相互冲击还是协调发展,是当代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必须协同发展并创新,物流行业才能日新月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注重第三方物流的培育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户服务是发生在买方、卖方、第三方之间的活动,这一活动导致物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增加。这种附加活动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长期的契约关系。附加价值各方可以共享。客户服务是以成本最优化的方法,为供应链提供显著附加价值的方法。客户服务是企业物流的输出活动,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和企业战略。相比于产品、价格、促销方式容易被竞争者赶上,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不容易被竞争者效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方物流(3PL)无论从词汇本身还是其运作模式和理念都应该算是“舶来品“。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90年代第三方物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西欧、北美和亚太等地区,物流外包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成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诸多方面已经表现出其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和物流集散中心,具有培育和拓展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强大潜力。为了给拟进入四川省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第三方物流需求信息,更好的培育和发展四川省第三方物流市场,从物流总体需求规模和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加强物流能力的集成 集成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要素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所形成的集成不是集成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构造和整合,其目的在于实现集成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涌现。各种零散的、互不相干的要素通过集成可以形成为一个极富活力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