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经济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生产资料在地理空间的配置与生产过程。广义空间经济学是关于空间维度研究的一个系统整合过程,其研究领域覆盖了狭义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贸易理论以及城市经济学等学科。广义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复杂,既包括微观个体行为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与政策分析,关注的是更加一般抽象化的空间因素,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并且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综合研究空间结构的动态发展。在空间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应当以广义空间经济学为基本的研究背景,抓住研究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优化开发区土地要素配置水平,提高开发区土地要素供给精准度,是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构建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区块层面的“开发区—土地”空间经济微观数据集,系统刻画开发区土地出让行为并识别其空间政策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市场化程度、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用途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开发区土地价格更高且差距不断扩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服务和居住功能土地供应比重不断提高,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产业用地供给持续增加,区内土地配置不断向重点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行业倾斜;第三,开发区政策显著提高了区内土地出让价格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项目质量,同时开发区政策存在一定空间溢出效应。应充分发挥开发区集聚引导作用,注重开发区在土地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土地项目质量方面的空间外溢效应,持续推进开发区内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基于功能导向的差异化土地供应策略,扩大开发区土地要素向重点产业行业配置规模。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本身也在向前发展.然而我们的城市景观,在这种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正逐渐丧失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色,趋向雷同.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城市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失语现象,提出应该对城市景观空间进行整合;并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需引进先进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相似文献   

6.
钟启泉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3):F0003-F0003,168
城市体系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像广西这样一个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且面临着诸多复杂区域问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来说,如何实现城市体系结构演进与空间布局的优化,将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景区的空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们处在一个变化中的社会,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空间.作为动态过程体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修正,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过程是不断提升城市质量的过程.考察城市质量有三个重要视角:考察底层居民享受现代生活程度,反映人与人的和谐度;考察天空的蓝度,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度;考察城乡一体化程度,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度.提高城市质量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就我国具体情况来说,提高城市质量可以从户籍管理、规划建筑、服务保障、要素配置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政策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转型中区域空间结构动态演进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长江流域区域空间差异形成的多重因素,认为促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针对引起长江流域空间结构差异化的具体原因,提出现阶段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机制,以城市区域为空间结构重组的基础性功能单元,构建集区域空间价值最大化、空间联系优化、空间竞争力重塑和空间创新能力挖掘等目标于一体的区域空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邵晖 《城市问题》2011,(8):50-54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中,空间计量对于空间权重的选择具有敏感性。基于2003—2018年我国271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强、弱行政调节因子构建改进的空间权重,对创新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入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等因素对城市之间创新溢出的影响,并对创新空间关联进行分解,以探讨行政调节对各个城市创新溢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相互促进作用,城市创新空间溢出也会受到行政边界效应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空间上,城市人口规模能够促进城市间的创新溢出,但行政调节会减弱其影响。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抑制了创新溢出,但行政调节可以削弱这种不利影响;在经济距离空间上,城市人口规模、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城市间的创新溢出,行政调节产生的作用不大。各个城市各创新影响因素表现出的差异性为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创新政策与协调实践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空间演化的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以城市物理空间扩展、功能区转换、产业结构“软化”以及城市群出现为特征的城市空间演化对城市物流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战略;提出了考虑城市空间演化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模型,指出政府在进行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演化这一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patial category, the urban village (chengzhongcun). The dominant neoliberal urban development regime approaches urban villages as a social, spat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 and as targets for aggressive redevelopment and eradication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spatial perspective that makes use of several theoretical ‘anchor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village spatiality o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o explore alternatives to the dominant redevelopment model. I begin by examining the spati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urban village as a non‐place, arguing that this spatial reading undergirds the redevelopment‐by‐demolition model and tends to obscure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s. I then move on to propose three alternative readings of urban village space, examining it as an everyday space, a liminal space and a neighborhood. Combining these three readings with the ‘non‐place' conceptualization provide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villages' unique spatial attributes and social roles, by evoking spatial and social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in most urban villages across China. Taken together, these spatial readings challenge the social and spatial rigidity of dominant representations of urban villages and supply a much‐needed spatially 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new urban planning models.  相似文献   

16.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宋剑华 《价值工程》2011,30(9):248-248
城市规划管理目的是在认真调查城市地区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化与落实总体规划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框架,布局快速交通网络系统,重点对自然生态地带、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等基本要素进行整合、布局和控制,划定规划建设范围和近期发展方向等,为城市地区的次医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地区快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以沪昆铁路沿线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沪昆线的基础设施投资既产生了提高沿线区域及城市的运输能力、扩大沿线贸易量、调整沿线产业结构、促进沿线经济增长的空间正溢出效应,也产生了加剧沿线地区及城市要素的非均衡流动、非均衡经济增长的空间负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