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越博  孙宁 《价值工程》2021,40(36):1-3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而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部分,小城市的持续更新中遇到许多特有的问题,西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的小城市就普遍存在老城区街巷空间的衰败,这些空间严重影响城市的更新发展.本研究以庆城县老城区为例,提出城市街巷空间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类似小城市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为西北地区小城市发展更新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国新线铁路工程施工系统建立最早的一支铺架施工队伍,自1951年11月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钉道队建立开始,至今已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60年来,他们从钉道队起家,发展成为拥有职工4300多人、下设20个分公司、以铁路铺轨架桥、承包运输、城市轨道和综合工程四大经营板块为主业的专业化施工企业,  相似文献   

3.
在“’99中国株洲炎帝节”期间 ,本刊记者就株洲市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主要发展变化 ,以及株洲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认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采访 ,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林青同志。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人向客人介绍他们城市的历史 ,总会说一句 ,株洲是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一是它处于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二是它先有铁路 ,后有城市。前些年有“北有郑州 ,南有株洲”之说 ,意思是郑州、株洲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当然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 ,铁…  相似文献   

4.
谢洋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中插23-中插28,中插38
中亚地处四大文明的十字路口,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丝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该地区城市独特的发展历程.以中亚花刺子模地区为例,简述希瓦从古代"卡拉"逐步演变成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任致远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中插1-中插2,中插9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迈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正沿着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磅礴之势,壮丽雄姿,创造着辉煌业绩.我国的城市现代化,不仅仅依靠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同时体现了城市的生态化、特色化、人性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银川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进入快速扩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城市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银川市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城市用地合理扩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两周"时期是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和分封诸侯建国立城背景下,该时期至少兴起了两轮城市发展与建设高潮,促使城市的数量、规模、规制发生演变,影响气候、植被、水土等生态环境衍变.由此,以"两周"时期为例,尝试探讨城市发展演变对生态环境衍变的影响,生态环境衍变对城市发展演变的反馈,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之启示.  相似文献   

8.
实行积极的城市战略是西北开发最重要的战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 ,优势条件少 ,基础设施落后 ,市场经济发育水平低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生态环境脆弱等。这些困难都将在努力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市化率。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为有效地推进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我们需要研究西北地区的城市经济现状。本文从城市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发 ,探讨西北地区的城市化率水平、城市经济的总体特点以及按…  相似文献   

9.
地位·差距·对策——对西北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赵金铭一、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西北地区,在战略上是支撑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1/3,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全国宜农荒地分布较广的地区,加上本地区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由来已久。解放以前,经济落后,自然经济占绝大优势,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为了便于掠夺中国人民,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的城市,搞成为数有限的城市商品经济畸形发展,而广大农村处于自给、半自给经济的贫穷落后状态,城乡经济严重脱节与对立。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但由于在经济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11.
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重力模型和综合客运模型,对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及经济联系流强度进行测度,据此分析该区的城市经济辐射与经济隶属情况.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结构表现为以徐州、商丘、临沂、淮安为重要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经济联系流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以徐州为中枢,形成徐州、济宁、临沂、阜阳、蚌埠五大网络结点,构成"开"字型架构.经济联系势能和经济联系流强度在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最终将淮海经济区划分为核心、汴商、莱泰、临照、盐淮5个城市经济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除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产函数的城市经济水平影响因素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长足而稳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即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规模经济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考虑到经济增长各地区间的差异性,将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6大经济区域及3个规模级别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城市整体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其规模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将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与外界区域经济联系及科技水平4个具体反映广义技术进步的因素融入上述模型中,探究各因素对我国经济水平的作用,并得出了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目前城市经济水平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测算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运用地缘经济学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程度,根据这两个测算结果确定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城市经济区划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应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案例之中.  相似文献   

15.
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波核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产生的过程就是经济核通过经济波对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的辐射过程,经济波辐射强度的差异形成水平不同的城市个体,经济核随距离远近不同而形成不同状态的中心性影响强度,城市个体通过经济的和空间的联系形成城市体系.在排除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在谋求效用最大、实现地租均衡以及边际比较中实现形成城市的外围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区域,但分属三省市,各地利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经济难以协调发展。这种冲突尤其以三省市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的矛盾最为突出。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剖析了“长三角”交通运输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长三角”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多城市不仅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许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大多城市在扩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盲目攀大,重复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而造成土地、能源和住房等基础设施紧张,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跟不上变化、交通堵塞严重、一些城市环境持续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我国政府适时地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众多城市均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的艰难选择,论文从城市增长管理角度对我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中美两国经济的对比分析和追及问题。本文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只要保持平稳增长,将在2030年前实现多个目标:一是GDP总量超过美国;二是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三是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四是商品零售额、商品进口额等宏观指标赶上美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两套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进行了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TFP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劳动力和TFP三驾马车平衡拉动,形成了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FP反向角力态势;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与TFP双重差异,但TFP差异是最重要因素;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复苏”,是以牺牲中国生产率为代价的,TFP在2008年后呈现断崖式下降,平均拉低中国TFP达0.23~0.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