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北方农村社区化的特殊性和主要问题,从城乡差异、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乡土特色等视角研究,对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加速推进的农村城市化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人们看到较多的是它对农村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无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政策或措施不当的情况下,负面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农用耕地、农村环境质量、农产整体素质和小城镇无序建设四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市化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不高,土地利润率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必须确定正确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思路,完善配套的农村改革措施和政策,建立系统的城市化保障措施,建立融资机制,构筑多元的城市化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人口大村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大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以优化人口大村组织设置为突破口,针对当前人口大村存在的管理不到位问题,在全区3500口人以上的大村进行了社区化管理的有益探索,促进了人口大村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社会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多样化、多层次。改革旧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一种覆盖农村全体群众的新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新社区转变,成了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党员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强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北洞源村作为试点, 相似文献
7.
“三分之一时间种田,三分之一时间赌钱,三分之一时间过年。”这是湖南农村流传甚广的一段顺口溜,反映农村精神生活的贫乏。然而,在浏阳市大瑶镇,人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农民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不但组织起了乡镇一级少见的“文联”,还开设了10个“分会”,张罗过在乡村少见的新春音乐会。”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新农渔村运动是韩国江原道1999年开始实行的由村民主导自下而上的农渔村开发方式。这次运动以三大目标和三大理念为基础,三大目标指的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自由竞争;三大理念为精神、收入、环境。每年在各市郡所推荐的村庄中选出30个优秀村庄,对各村庄给予5亿韩币的自行创新力量项目费作为支援。从1999年开始到2010年获选的优秀村庄共有264个,项目费共计支出1320亿韩币。收入提高项目费占75%,环境改善占10%。收入提高项目内容有共用民宿、农村体验村庄的建设、共用销售卖场、低温仓库等农村观光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运动,各村庄根据所具有的特征设定发展模式,村民们带着我们也能行的自信感,通过意识上的转变、新技术的引入和组织化的活跃进行,最终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及"十一五"期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缺失或不当以及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两方面.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发达地区农村的此类公共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问题日益普遍.文章总结了这类问题的技术经济成因和制度成因,分析了大规模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整治的必要条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对策: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的农村,认真分析和审视我国农村目前的法律意识现状,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农村立法改革、确保执法、司法的公正,为农村树立良好的法律形象,形成良好法律意识,推动农村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以无为作为最高境界,尊重自然,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规划理念和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自然为本,以居民为本,主张保持好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主张为人们提供本色的自然体验和生活体验。原乡规划运用于乡村规划的思想,是拒绝乡村的城市化,使乡村保持好乡村景观和乡村意象,是拒绝让城市病蔓延到乡村。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进程研究——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管理与维护落后、建设标准缺失、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加快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为此,本文提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建设方针以及加强农村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等意见和建议,加快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参数估计及其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估计,从制度变迁、收入变动、理性预期等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演变路径进行了诠释。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经历了先低-后高-再低这样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降幅明显地大于城镇居民。同时发现,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界,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道德观的现状都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论是: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非道德现象变得越来越多,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研究大学生非道德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尤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关小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3):124-125
论文对“95后”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进行分析,并设计个人就业信息化模型,尝试通过此模型让其在“慢就业”过程中趋利避害,尽快进入就业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