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产业实际构建政府主导的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种植者组织化程度,以及集物资集散中心功能、信息中心功能和产地批发市场功能于一体的物资集散及信息中心的建立是会理石榴供应链管理系统高效运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弊端,提出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构想: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渠道体系为核心,以组织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高效运作。其中,渠道体系强调渠道关系的联盟化与一体化、渠道管理的信息化、渠道运作的终端化;组织体系强调参与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服务体系强调服务手段、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建设;安全体系强调打造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了保证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有效运作,应该理顺供应链管理体制,积极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选择供应链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就是要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其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得到实惠,也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因此,本文将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是分析了利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选择,并结合目前利益分配机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能够让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更为科学、合理和可行,这也将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晓林 《农业经济》2012,(2):119-120
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折射出农产品价值链管理中受益不稳定、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主体地位不对等、中间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价值链参与度;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价值链驱动力;理顺价值链联结机制;加强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加强农产品价值链管理.  相似文献   

5.
猪肉产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但供应链收益分配不尽合理,影响未来生猪的有效供给,导致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本文利用湖北恩施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猪肉供应链收益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农场(大户)+龙头企业+超市"模式下,猪肉供应链中超市的收益要远高于屠宰加工企业和养殖大户,这极大影响猪肉供应链稳定和健康发展;利用Shapley值法,根据供应链中各方对合作联盟的贡献程度,得出最终的收益分配方案为:养殖大户获得整个供应链收益的14.85%,屠宰加工企业为22.75%,超市为62.4%。本文提出,建立猪肉收购目标价格制度;组建区域性的超大型生猪养殖合作社,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和议价能力;完善合同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调查分析了黔东南州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利益分配机制,发现目前的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应对风险能力弱、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和与农民之间关系不紧密的问题。为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关系优化的目标,首先要从信息、谈判、合作、生产技术和协调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的能力,改造传统农民;其次要发挥政府部门和"龙头"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定位在对传统农民的教育上。总之,各种利益主体均是组织的形式,而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从而使农业产业化形成一种集体行动的合力,如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经营主体在直接与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交易和监督成本均难以降低,结果是制度也难以履行。相反,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使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关系处在一定的制度氛围内,共同制定的制度也易得到遵循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措施。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动力问题和效益问题,其中动力要素的形成与政策供给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技术因素有关,而企业效益的获得则需引入竞争性过程管理机制,均衡利益分配机制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8.
四川茶业分析与茶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 《农村经济》2006,(10):41-43
本文在分析四川茶业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茶业供应链管理需要建设四川茶叶产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而茶业供应链管理的完善,又必须从茶业基础、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是新世纪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障。本文从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三方面做了分析和研究,对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思考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这种创新,是以利益主体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制度,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不同的利益主...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构成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影响,接着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包括需求预测、分配机制的激励、批量生产、价格变动等因素.但从本质上是供应链中广泛存在信息的时滞,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断改善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实施卖主管理存货、确定供应链结构的合理长度和宽度、加强信息共享程度、加强契约管理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深圳蔬菜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共同的利益把农户、龙头组织等经营主体联系在一起的,主体各方都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实施,各主体之间利益如何合理分配才能使主体各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呢?既然利益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就必然有市场风险,主体各方都想降低市场风险和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那么市场风险由谁来承担呢?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业产业融合视角,以云南蒙自市石榴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石榴产业融合模型的基础上,明确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分析蒙自石榴产业融合的五种模式及典型案例,发现蒙自石榴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产业融合要素瓶颈制约突出、产业融合广度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强化产业融合高级要素投入、拓展石榴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健全融合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对农业产业一体化利益分配中的分配方式重要程度以及不同利益分配机制中的分配比例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得出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程度不同,分配方式重点程度也不同;在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成熟期,资产联结型将成为其重要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试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加强宏观调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新技术转化;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民获得合理的经营利润。本文就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接面临着利益分配机制缺位,诚信缺失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应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及全方位解决对接成本等方面实现两者的顺利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