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末年的福州房地产市场精彩纷呈,好戏连台。作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既有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扶持.也有规划设计水平的飞跃.开发理念的提升、品牌意识的增强以及策划包装,广告,营销水平的进步与提高。2000年的福州楼市值得大书特书,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其中.三届房地产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对激活楼市拉动住房消费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为福州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写下了重重一笔。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上半年来的福州楼市,由于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等一系列政策影响,开发商、市场、消费者、中介公司都显现“链条反应”。对开发商来说,土地拍卖不再“亢奋”,而是趋向理性的回归;销售上,去年年底的“捂盘”到今年上半年的“放量”,福州开发商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而对消费层面而言,今年上半年,投资者不在,恐慌性需求没有,更多的是以自住需求为主的购买人群,刚性需求客户成为上半年二手房市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东南置业》2004,(80):20-22
从去年以来,小户型作为楼市中一种独特的产品开始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今年上半年福州楼市整体走热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小户型也延续着近两年来的畅销态势。今年五四路、五一路、六一路、和工业路上的小户型项目都是一一推出,便被购房者抢购。在人们的消费心理中。似乎已经自觉不自觉的把小户型当成金矿而趋之若骛:  相似文献   

4.
陈燕 《东南置业》2014,(1):55-56
又是一年春好时。回顾2013年,它是地市复苏、楼市活跃的一年,也是楼市调控政策思路开始转变的一年。福州楼市在全国楼市基本面向好的大背景下,自住性需求不断释放,改善性需求持续增加,市场不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必须要“攻坚”、“涉险滩”、“啃硬骨头”,但平稳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前提。基于楼市和宏观经济“唇亡齿寒”之关系,在确保经济能够顺利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同时推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框架内,楼市缓冲带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因此,在2014年楼市经历了差别化调控、千方百计去库存、全面退出行政干预和促进住房消费等多个阶段性主题后,2015年楼市政策一方面将延续2014年下半年以来促进消费的主题,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宏观经济走势、房地产运行情况再决定下一步促进楼市的政策力度,同时也将规划“十三五”期间住房发展的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4月三联家电开出了福州第一家大型专业家电零售卖场之后,国美、永乐、灿坤、苏宁家电等纷纷抢滩福州市场。几经拼杀,目前福州国美、苏宁电器卖场(简称“国美”“苏宁”)稳坐头两把交椅,也在福州消费者的心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然而近日,一位消费者的质疑及本刊随后做的深入调查却彻底颠覆了这二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楼市》2014,(Z5)
正Q:《楼市》杂志创刊了十年,这十年也正好是杭州楼市最跌宕起伏的十年,您对这十年的房地产行业有什么看法?A:很多人把这十年称为楼市的"黄金十年",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从政策到市场,从城市发展到消费观念,十年间在不断的波动中学习,逐步成长成熟并稳步前进。政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春节楼市在一片淡静中结束了。接下来市场的走势又成为关注的焦点,楼价是升还是跌?货量是否充足?消费潜力究竟还有多大?发展商的资金链是否依然牢固?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和发展商新一轮的博奕已悄然开始,发展商与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亦日渐白热。专家预计2006年国家的楼市政策走向将呈现三个特点:一,宏观调控仍将持续下去,但会偏向于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二,调控的力度将会适当放缓,弹性加大,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三,除了按"时间表"出台的政策外,大部分政策将着眼于对现有政策的跟进、落实和  相似文献   

9.
据本刊《2003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三大趋势》的预测,今年北京楼市的商品住宅供应充足、利好措施不断出台、市场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种种迹象表明,2003年将会是消费者置业的春天。在这种情况下,谁将在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北京楼市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楼市中的亮点,谁又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0.
一、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变化特征 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发展态势变化特征.基本包括发展态势、楼市价格、楼市政策、消费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秋节,热点城市楼市"凉意袭人"。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地的楼市成交低迷,开发商和消费者最看重的"金九银十"成色严重不足。楼市调控政策会否加码?楼市是否会在十月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字     
《东南置业》2014,(10):8-8
福州五区楼市9月成交量增9.22% 福州五城区楼市“金九”成绩单正式揭榜。根据福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9月份福州楼市交易出现“翘尾”行情,五城区商品房成交1563套,环比8月增长了9.22%。这一数据也让9月份福州五城区楼市连跌两周后反转止跌。  相似文献   

13.
陈静 《楼市》2005,(14)
刑积国访谈录:楼市:近年的家具业,特别是美式家具,经历了国际反倾销政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刑积国:反倾销主要是在美式家具上的一个问题,反倾销其实会促使中国国内的消费。因为有一些原来只做国际市场的大的家具工厂,由于受到反倾销的压力,开始重视国内的市场,开始在国内开设一些专卖店。这些产品的品质是很国际化的,这些产品转向内销以后,它也引导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观念。我觉得对国内中高端消费的促进是挺大的。楼市:你对家具很有研究,那么你认为浙江范围的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是怎样的?比如从消费习惯、消费理念这些方面来讲。刑积国:浙…  相似文献   

14.
《东南置业》2013,(3):65-65
伴随着新国五条各地细则的扎堆出台。2013年楼市调控的大幕正式开启。各地细则中对限购、信贷和税收等条款的严格规定,提高了购房者改善需求的门槛。近期福州公积金管理中心也制定了新政,二套房酋付提升至6成。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使得二手房个税增大,房产转让难度高,交易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史上最严调控"下的2011年第四季度楼市将进入迷局。一方面,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在扩展,自台州领跑新一轮二三线限购城市后,韶关、丹东也进入限价行列。但与第一轮限购政策不同的是,住建部的"五条"新限购标准,将"限购、限价"权利下放到了地方政府,博弈上升,两级政府谁hold住?另一方面,北京的降价已从外围通州开始;杭州两盘猛降30%,广佛的房企也以免息分期付款,调低开盘价等优惠吸引买家,这些是个案,还是整体楼市降价潮的开始?这个十月,开发商能hold住吗?再者,政策的从紧又令消费者对市场预期产生较大影响,观望氛围日益浓厚,看优惠、低价来决定是否买房,消费者能hold住吗?2011年9月18日,在广州越秀山顶镇海楼旁雅韵轩,房地产导刊圆桌沙龙上,房地产业界高端人士就"第四季"房地产发展趋势畅所欲言,并感慨,在这个楼市复杂难解的第四季,谁hold住,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6.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9,(3):96-103
经历了2008年楼市的寒冬,福州楼市博弈局面在2009年开春出现了转机。在各种形式的打折、促销和各项房产新政优惠的推动下,春节的福州楼市显露出回暖征兆,各大板块的楼盘销售都有不俗的表现。根据福州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的数据,1月份福州商品住宅成交1733套,2月1日-15日两周时间成交1242套,这个数据比去年2月一整个月的销售量还多了153套。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市场上有三个当事人,即厂商、消费者和政府。陈淮认为,不论从经济学意义上,还是从法律意义上,消费政策首先应该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利益。他指出:消费者运用合法收入在合法的消费过程中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这是天然合理的行为,消费政策不能直接要求消费者“为国家做贡献”,更不能强化“政府垄断”,因为这样做最终都无法真正促进消费。同时,消费政策也不能首先站在厂商的立场上,因为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厂商掌握着比消费者更多的信息。与厂商相比,消费者是“弱”者,处于竞争中的不利位置。所以,消费政策首先应该保护的是…  相似文献   

18.
双周信息     
《楼市》2005,(24)
宏观楼市又闻“拉动消费”住房税费负担将有望减轻楼市综合消息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传递的重要信号是重在解决民生问题而“拉动消费”,改变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改善楼市中普通老百姓消费的环境,将是政府引导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明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一些扩大消费的系列措施有望出台,减轻普通居民住房的税费负担也位列其中。时下最关键的是,使老百姓鼓起信心入市。而2005年之前的那轮刺激内需,房地产行业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重提这一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发挥其在刺…  相似文献   

19.
《东南置业》2010,(12):17-20
概述 回顾全年,福州楼市的表现基本呈现随政策而动的景象。前11月福州五行政区总签约量仅17677套,成交面积1934804平方米,月均成交量为1607套,成交面积175891.27平方米。相比去年,2010年一手商品房的供应面积和销售面积都萎缩不少,楼市整体的状态较为低迷,但许多开发商仍然对后市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每年,国家及各地区都有新的法律法规开始颁布施行,2009年,如同往常一样,一批新的标准法规也将正式生效实施,其中的诸多条款也在有意无意中纠正着消费者或许已约定俗成,但并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消费方式。本刊在此对今年新生效的、可能对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或切身利益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新规进行介绍,适逢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将来临,借此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起来,形成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