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受到部分地区煤矿采面采动的影响,在进行矿井巷道牛鼻子交岔点施工时,有时候会出现碹体顶严重破裂和矿井掉渣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传统上的做法只是通过架设U型钢来进行矿井支护,但是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好,而且还会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支护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成本,笔者建议在矿井施工时一方面通过架设U型钢支架和金属网进行防护,另一方面通过喷浆和注浆保持围岩的整体性,同时对断面巷道牛鼻子进行加固,以减轻巷道的受破坏程度,确保矿井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软岩复杂条件下交岔点的联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伟  郭豪杰  李文超 《价值工程》2012,31(28):140-142
介绍了软岩地质条件下,平煤股份六矿二水平-440大巷为软岩巷道,围岩松散破碎,围岩主要以泥岩、沙质泥岩为主,在对巷道围岩强度、支护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巷道支护的薄弱部位,采用锚、网、喷+注浆+砂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交岔点处巷道跨度较大,压力一般较为集中,尤其是被动支护的架棚巷道交岔点处受矿压的影响更大,棚子易变形,维修频率高,维修起来也比较困难,往往交岔点处于通风、运输等重要位置,一旦安全管理不到位发生漏冒等事故,会严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如何解决U型钢巷道交岔点处的支护问题,提高交岔点处的支护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巷道交岔点对矿井巷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煤巷交岔点支护形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U型钢暗抬门支护技术方案,增加交岔点的有效断面,控制了围岩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或采区主要巷道中,多用牛鼻子的交岔点.为满足矿井通风、运输、行人、瓦斯治理管路安装等,交岔点断面也愈来愈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地压增大,地质条件更为复杂,交岔点支护难度也随之大大增加.本文分析潘三矿井下围岩岩性,采用主动、被动联合支护,取得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软”煤层交岔点支护一直是煤矿支护的难点问题,本文笔者简单的就“三软”煤层交岔点支护技术的应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郭廷稳  张宁  王向阳 《价值工程》2019,38(22):162-164
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三高一扰动"影响的加剧使巷道支护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巷道交岔点处,其难度尤为突出。本文旨在结合某矿车场巷道1号交岔点的工程实例,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验证锚网喷支护的应用效果。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锚网喷支护技术在1号交岔点处是一种控制巷道变形的有效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平煤股份六矿二水平-440大巷为软岩巷道,围岩松散破碎,围岩主要以泥岩、沙质泥岩为主,为满足矿井发展需要对-440大巷进行大断面扩修。在分析了巷道岩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网、索+喷浆+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支护的施工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该技术支护效果良好,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煤矿中巷道交叉点的管理依然是一个重点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支护问题,特别是对于大断面交叉点而言,其施工更加的困难,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运输行人频繁特殊位置进行维修时,可以使用“喷浆+锚网索+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联合支护工艺支护效果理想、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经济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巷道维修质量,降低返修率,本文主要分析联合支护技术在大断面交叉点巷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交岔点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具有断面大、结构复杂、旋工扰动次数多等特点,深部条件下的矿井交岔点工程支护难度一般比较大。该文通过现场地质条件的调查,选择对应的支护形式和参数。  相似文献   

11.
李文庭 《价值工程》2014,(22):129-130
本文介绍了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巷道维修支护加固中的尝试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施工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值得在类似支护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煤系地层奥陶系石灰中,当掘进工作面正头出现全断面塌陷,塌陷区内岩石风化严重,岩层混乱,混有大量煤屑、黄泥,属极松软岩层,围岩随放炮跨落,施工及支护非常困难时,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合理的计算及摸索实践,进行了支护方式的优化,解决了困扰施工的诸多问题,实践证明,通过支护方式的优化,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这种成功的支护方式,值得在煤矿岩巷软岩掘进施工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