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解释说明了盈余管理的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通过以上分析论述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王金  曹雪莲 《企业导报》2011,(18):125-12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凸现。虽然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盈余管理手段的应用空间,但也产生了新的盈余管理问题,况且会计准则的改进也不可能根除盈余管理问题。论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理分析,通过对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的分析,相应的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文章通过揭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晓媛  伍俊洪 《会计之友》2012,(24):104-107
国内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上市公司和证监会披露的信息,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盈余管理无法消除的原因;其次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两个主体博弈的立场、策略和均衡状态;最后提出通过完善会计制度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机会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睿明 《会计之友》2006,(21):60-61
本文解释说明了盈余管理的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通过以上分析论述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掩盖企业亏损,粉饰会计报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对不当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此类行为对上市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从会计准则建设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就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具体包括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集中度越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上市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地位(定价力量和市场份额)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行业内拥有较强定价力量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高利润,而在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9.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原因很大部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我国的盈余管理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盈余管理虽然是合法的,但是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国家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以及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类型这三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类型中证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公司战略对研发活动中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采取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采取进攻型战略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操纵。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企业融资需求高、融资难度大时,激进的进攻型战略更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在采用多种方式测试结果稳健性后,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与审计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必须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才有可能顺利实施,而与之"配合"的审计师因承担更高的审计风险,必以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作为补偿.实证研究表明,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量越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规模越有利于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审计任期过长不利于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量越大,就越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和国内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即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的选择目标,因盈余管理进行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水平的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审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组成部份。近年来盈余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并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的差异水平下,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盈利预测误差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簿记成本“的替代变量)均显著高于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说明盈余管理与薄记成本是影响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姣 《价值工程》2010,29(5):22-23
盈余管理是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紧密联系。新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一方面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所遏制,另一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空间。本文通过审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对我国准则的制定和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越冬  倪婕 《财会通讯》2008,(3):80-82,89
随着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频频曝光,资本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外部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在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存在。盈余管理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内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应当予以恰当的披露和报告。本文选取沪市制造行业2004年和2005年的财务数据,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均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刘益平 《价值工程》2009,28(1):157-159
"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4~2006三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落在(0%,1%)区间内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微利"上市公司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并进一步以利润构成的角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间接证实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具有偏好性,而且反映在营业外收支净额上的盈余管理手段是"微利"上市公司最为偏好的方式。这为证券和会计监管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涵义、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以及盈余管理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绩考核和报酬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服装业中的三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进行总体的相关分析,给出了两者相关分析的一般性结论,并依据结论对三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比较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力状况、发展潜力和经营风险以及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为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了较为有用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技术来解读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较一般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做了硬性规定。通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再融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并且其盈余管理主要是依靠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依靠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中的产品成本来进行操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