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在对XBRL鉴证相关文件、国内外关于XBRL鉴证文献及XBRL对审计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XBRL审计鉴证相关概念,构建了XBRL审计鉴证管理层认定框架,并阐述了XBRL环境下审计鉴证模式和技术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全新商业报告模式,XBRL通过对XML的运用,在丰富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基础上,使财务呈报的周期缩短,实现了财务信息提供的及时同步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同时,XBRL模式的会计报告也给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师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实时财务呈报的同时,实现审计工作的及时性,以提供同步的鉴证服务?本文在探讨XBRL环境对审计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可选择的审计模式是基于XBRL的实时连续审计.  相似文献   

3.
黄弢  文勇 《财会月刊》2015,(4):61-63
随着XBRL在财务业务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XBRL财务报告进行鉴证的机制,以确保其所获得的XBRL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合法准确和安全可靠。据此网络环境下的XBRL审计顺应运而生,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比较了两种XBRL财务报告自动生成模型,重点探讨了当前两种主流的XBRL连续审计模型,并将XARL引入连续审计模型。  相似文献   

4.
吴力佳  朱阳生  周慧滨 《中外企业家》2013,(12):117-118,152
XBRL报告技术的应用,给财务信息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解释和分析平台,提高了商业报告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安全性,使财务呈报的周期缩短,实现了财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 XBRL环境对审计产生影响时,可选择的审计模式是基于XBRL的实时连续审计。  相似文献   

5.
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全新商业报告模式,XBRL通过对XML的运用,在丰富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基础上,使财务呈报的周期缩短,实现了财务信息提供的及时同步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同时,XBRL模式的会计报告也给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师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实时财务呈报的同时,实现审计工作的及时性,以提供同步的鉴证服务?本文在探讨XBRL环境对审计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可选择的审计模式是基于XBRL的实时连续审计。  相似文献   

6.
企业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信息系统的审计,严格来说属于计算机审计的范畴,是指审计人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对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的影响作出判断或单独提出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在整个连续审计模式中,XBRL信息系统审计是起点,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XBRL环境下连续审计模式的一环,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内容等方面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并以此设计XBRL信息系统审计流程。  相似文献   

7.
卿固  辛超群 《会计之友》2015,(1):115-118
XBRL给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也对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以XBRL为主题词,并且包含审计为查找对象,在国内重要的文献、期刊上选取了一些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近十年XBRL环境下的审计问题文献综述研究,全面了解了国内对XBRL环境下审计问题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XBRL审计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XBRL报告技术的应用,给财务信息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解释和分析平台,提高了商业报告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安全性,使财务呈报的周期缩短,实现了财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XBRL环境对审计产生影响时,可选择的审计模武是基于xBRL的实时连续审计。  相似文献   

9.
XBRL良好的扩展性使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成为可能。二十一世纪以来,XBRL网络财务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XBRL技术的实施给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风险。本文在分析XBRL环境下审计风险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特征及其审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目前还处于自愿报送和试点阶段,如何对其进行审计或鉴证还在探索中。本文通过一个范例,分析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的结构特征及其引起的审计变化;从XBRL财务报告的二种生成模式:财务报告层面的XBRL格式转换模式和分类账层面的XBRL财务报告编制模式,探讨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孙文龙 《价值工程》2013,(30):137-139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企业信息的电子化沟通语言,它是以W3C制订的XML技术标准为基础,参照企业报告的实际需要所做的技术性延伸。我国财政部已出台相关标准进行推广,但是如何对企业披露的XBRL实例文档进行审计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审计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XBRL实例文档编制特点出发,分析了适用于XBRL实例文档的审计认定框架,提出了不同认定下的具体审计流程,为审计人员鉴证XBRL实例文档的公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是未来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归纳了IT环境下审计业务模式演变并从IT和审计两个角度诠释“云审计”及其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审计业务流程为主线,从云服务与审计结合的技术场景、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流程实现步骤以及云计算应用所引起的审计业务风险变化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为掌握云计算应用所带来的审计业务流程变革、迎接云审计时代的到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现场审计于20世纪在国外兴起,我国90年代后期率先在金融系统应用。它既是新经济时代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审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产生于企业的自发需求,因而应加大其在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中适的应用。为了有效地运用和推广非现场审计,业界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对其定义、目标、职能、方法、程序等进行准确定位。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缺乏系统的持续审计模型构造方法已成为制约当前计算机审计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以持续审计的工作原理为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取证技术的持续审计模型构造方法,它可以使持续审计更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该模型通过实时监控异常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可以进行实时取证,对异常行为做详细记录,另一方面可以触发响应策略对不同强度的异常行为实施相应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要求的提出,传统的审计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论文对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分析,以A集团公司审计为例进行了大数据审计初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钱伟  李小燕 《价值工程》2006,25(3):119-121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对审计目标的演变分析,指出审计环境对审计目标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对当前的审计环境作了详细阐述,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审计环境下民间审计目标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审计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系统安全与审计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提出的方法中定性的方法比较多,而结合信息系统安全评分与审计决策的方法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种基于信息系统安全定量评分体系的审计决策模型的提出,为信息系统审计师在审计时采取何种审计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审计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审计人员有多层次的心理需求,有从事审计活动的动机,在从事审计判断时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基于上述研究可构建出审计判断模式。为防治审计判断偏误、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可从行为心理的角度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行为心理学学习,丰富专业知识、重视经验积累,建立有效的审计判断激励机制和审计判断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等。  相似文献   

19.
审计机关组织模式有两种,一是纵向集权/横向集中模式,二是纵向集权/横向分割模式。将国家审计作为审计规制,以规制经济学为基础,建立一个解释两种审计机关组织模式下审计效果之差别的理论架构,并用这个理论架构来分析湘潭市审计局的审计"四权分离"模式。结果表明,在纵向集权/横向集中模式下,审计主体被俘获的可能性较大;在纵向集权/横向分割模式下,审计主体被俘获的可能性较小。将审计立项权、审计查证权、审计审理权、审计执行权进行横向分割,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权力分割和权力监督三方面的效果,能够发挥审计规制俘获阻止的功能。湘潭市审计局推行审计权"四分离"的组织模式实现了从纵向集权/横向集中模式向纵向集权/横向分割模式的转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审计规制俘获,提高了审计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蕾 《物流科技》2014,(9):106-107
在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寻求内涵式增长。而内涵式增长需要一个高效的内部审计运作体系作为支撑。文章以物流企业为例,从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出发,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如何化解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