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集得一枚特厚开元通宝,径24.8,穿6.3,厚3.3厘米,重9.3克;开门生坑,穿孔不正。品相中等;正面文字与一般开元通宗深浅基本一致,文字笔划粗、不精致;背面缘仅略高于肉,基本与缘平,明显移范(见图)。  相似文献   

2.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  相似文献   

3.
2004年末.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集得一枚周元通宝背龙凤钱,白铜,开门传世上品。正面为直读隶书周元通宝,除宝字略为不清外,其余三字皆字迹清晰;背面龙头向上,凤尾向下。且龙与凤首尾相连.铸造精细,造型、纹饰精美;径26.2毫米,穿6毫米,厚1.6毫米,重5.25克(见图)。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之初,河南洛阳白马寺镇农村,出土三枚唐开元通宝“长一元”白铜小平钱,其中一枚背铸三云纹,图1径2.50,穿0.64,厚0.13厘米,重3.6克;另二枚光背,图2径2.49,穿0.62,厚0.15厘米,重4克;图3径2.50,穿0.66,厚0.16厘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期收集到7枚"半两"钱,均为生坑绿锈,真品无疑,现介绍分析如下; 1.背上星半两:直径2.5cm,穿径1cm,厚0.07cm,重3.9g,背上偏右处有一星(图1); 2.背上星半两:直径2.5cm,穿径0.7cm,厚0.09cm,重3g,背上正中处有一星(图2); 3.背上星半两:直径2.6cm,穿径1cm,厚0.09cm,重4g,背穿上偏右处有一星(图3); 4.穿上记号半两:直径2.5cm,穿径0.8cm,厚0.11 cm,重4.2g,面穿上有一"(一)"月形号(图4);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7.
92年夏初,笔者在嘉峪关市邮币卡市场发现一枚帝王贺寿十二生肖钱.此钱青铜质地,阔缘小穿,熟坑绿锈,钱丰肉厚,制作精美.径57毫米,穿9毫米,厚3毫米,重45克.正面是帝王贺寿图,背面是十二生肖图.此钱正背图面宽阔,画面生动活泼,虽属传世钱,但历经年代久远,而其神韵有增无减,可谓存世之精品.  相似文献   

8.
叶伟奇 《西安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9.
2003年假日,清理多年积累,意外地发现一枚“开国通宝”小平钱。径25,穿径5.5,厚1.3mm,重3.9克;“开国通宝”四字为篆书;正面呈阔缘细郭,背面为阔缘广郭;通体表现为红斑绿锈。开国通宝,旧谱无载,近两年全国发现数枚。南唐开元的特征,以阔缘小字见长,其书写风格与唐开元迥异,有着  相似文献   

10.
唐会昌开元以钱背众多的州郡名,而为研究与收藏者所关注。而它的面文与背字在版别、字位与字形上则变化更多,但长期以来却少有注意。面文上如图13为“短一元”,图9为“小字元右挑”;背字上图1为大“昌”,图2为小“昌”;图4为大“越”,图5为小“越”;背字变异如图8为右“广”,图  相似文献   

11.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头,双点通,“宝”字为“”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福建通宝”钱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揭开了轰轰烈烈辛亥革命的序幕,之后浙江、江苏、上海…  相似文献   

12.
戴政 《西安金融》2003,(9):61-61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  相似文献   

13.
张宏 《青海金融》2007,(B08):66-66
2003年春。偶得银质“口钱”一枚,当时锈迹斑斑,显系出土之物,后经清理,真容再现(见图)。其钱直径29mm、穿径4mm、厚0.84mm、重4.55克;正面由右向左横读“口钱”二字,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因此可以推断这两批钱应为盛唐时期同一时期和同一铸地的钱币。这两批钱币中版式丰富,如右挑元、双挑元、断舟通、面星、背星及月纹者很多,虽然经过多人挑选,笔者仍挑选了一些很有特点的钱币,有些较为少见。现选拓15枚附后。如图1,开元通宝大字,“…  相似文献   

16.
在本人的"康熙通宝"藏品中,有2枚钱与常见品有异而与江宁府局有关。其一满文"宝泉",直径27.7、穿6、厚l毫米,重4克,此品的面文"通"字为  相似文献   

17.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  相似文献   

18.
开元通宝背雨丝状竖纹钱,钱径2.45厘米。穿宽0.58厘米,郭厚0.14厘米,重4.60克。(见图1)它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认为:翻砂法在制作模框用土填实后;要平整模面,最后用器具抹平模框土面时在上面产生的痕迹。就如用刷子刷墙时,涂料在墙面上留下刷子粽毛的刷痕一样。  相似文献   

19.
许磊 《西安金融》2003,(3):61-61
近日在本地泉市集得三枚钱: 图一:五铢直径2.5,穿1.0cm,重2.7克,朱字上下部弯曲,五字交叉中间弯曲,面穿上有一阳文像鱼纹,著谱及报道未见有这样的图形,不像是伪做。 图二:咸平元宝直径2.5,穿0.6cm,重3.9克,平字下有一斜月纹,背错范。 图三:政和通宝折二钱,直径2.8,穿0.7cm,重6.9克,此钱面略有磨损,和字第一笔下有一星点,第三笔像是两笔写成,圆贝宝,背错范。  相似文献   

20.
钱镜当何用     
罗思 《西安金融》2003,(6):62-62
2002年初夏,我在西安八仙庵旧货市场地摊购得洪武通宝钱镜(见相片),镜的正面可照常使用,而背部却镶着一枚折三洪武通宝。该镜径46.6,缘厚3.2(钮处厚6mm),青铜质略泛黄;镜背所镶之折三洪武通宝径32.8mm,铜质为红铜,系“双点通”(通之“辶”一点处为两点);总重23.3克。据笔者及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