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有警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  相似文献   

2.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日寸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则是因为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吴仕逵 《英才》2008,(3):108-109
真话逆耳,很多人不爱听,说真话被杀的就不少,人们只相信他自己愿意相信的。有的企业家想通过说谎来改变世界。有的人说谎确实改变了世界,因为谎言重复了不只一千遍,但有的人说谎只改变他自己一个人——除了他,谁都不信。  相似文献   

4.
黄秋丽 《中国企业家》2012,(5):79-80,78
"现在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人不相信自己的品牌,外国人也不相信。"相比地产业的冬天,这让刘湘云更感寒冷初春,重庆缙云山上梅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山脚下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泛着一种只有春天才有的浅碧绿色。"这儿是一个天然的磁场,能让人安静下来。"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说,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大家都太急躁,"机会太多了。"采访之前,她刚在重庆缙云山柏联温泉度假酒店做完一个身心体验课,她是这个课程的设计者和改造者。这个课程是专为酒店客人量身定做的。自  相似文献   

5.
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开玩笑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劫匪截住一辆汽车,本来要杀人的,后来一看车里有毛主席像,心想当着主席像不能来这个,就算了,车上的人由此活命。今年65岁的王蒙说,“我相信这个故事。我认为这可能的,你说这是个迷信观念也可以,你说毛主席威力无穷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随后"情商"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更重于人的聪明才智。道格·莱尼克是最早将"情商"这个概念应用于商业管理上的人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莱尼克就已经开始帮助运通集团这样巨型企业的员工发展情商。道格·莱尼克在咨询过程和研究中发现,虽然情商可以使人具有高度的自制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情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价值中立的,它不能帮助人区分"对"与"错"。"情商"显然不是万能的。安然公司及随后大量的财务丑闻更是说明,高情商并不能使企业避免犯错误,而这样的错误一旦发生就可能对企业产生严重甚至毁灭性的后果。因而,"情商"并不必然导致成功或者说不足以保证持续、长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投硬币,连续7次投出国徽而,你相信吗?大部分人不相信这是事实,少部分人相信投币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相信这是在玩魔术,仅有极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朵白云,可以点缀整个蓝天;一滴甘泉,可以滋润一片大地;一个平凡的岗位,可以折射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他虽是一名普通的审计人,却在他的人生史册上,描绘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知道是命运的垂青,还是前世的约定,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生命与热血倾注于这份神圣而伟大的审计事业。他只是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在事业上为什么能够成功?成功之后为什么有的人还能够持续创新,继续成功?而有的人则可能失败呢?这个过程有其规律性。认识找到了其规律性,并自觉地遵循与把握,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对掌握一定权利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对那些经过艰苦创业昔日取得成功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启迪和警示。结合近年来宝钢开发总公司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研究总结社会上和企业各种案例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与联想思考,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的规律可以勾画出一个抛物线(见图)。抛物线由三个过程构成:第一个过程,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个过程有很多的主客观…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东京街头出现一个奇景,许多人在观看一场看上去很像业余拳击比赛的争斗。但是,一细看就会发现蹊跷,因为一个拳击者耀武扬威,屡屡出拳,而另一个只是躲闪,还不断喊道:“来打我吧,如果由此您能感觉舒服些。” 这个被打者名叫皓,本来是一个小手工业主,两年前,日本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时,他破产了,并留下近150万美元的债务。这位36岁的男儿想出一个高招挣钱还债。他戴上拳击手套来到街头,招俫生意。只要有人愿意出10美元,这个人就可以打他一分钟。而皓本人则保证不还手,不用手遮脸。这个看似荒唐的游戏,竟然招来不…  相似文献   

11.
你可能不认识也不知道孙丽这个人,但相信你一定知道如今火遍神州大地的中国结,无论你去哪里,城市、乡村、学校、商场,甚至家庭,都可以看到那红得“火热”、耀眼夺目的中国结。  相似文献   

12.
理解幸福     
每个人都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大家都认为通过辛勤的劳动可以换来幸福.但是,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有不少人仍然感觉不到幸福.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幸福. 幸福不意味着完美.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首往事时,常常充满愧窘、感慨万分,有的人感觉对不起父母、家庭,因为他们给亲人的时间太少;有的人觉得自己失去了许多应有的生活乐趣.其实,生活中的幸福有着不同的幸福细分指数.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史蒂文森认为,人们的生活至少可以分为7个方面:家庭生活、社交生活、精神生活、肉体生活、物质生活、业余生活和职业生活.他指出,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必须思考哪些生活具有更高的优先性.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对不同生活方面的幸福必须有所取舍.人们不可能同时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投硬币,连续7次投出国徽面,你相信吗?大部分人不相信这是事实,少部分人相信投币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相信这是在玩魔术,仪有极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更重要的选择是:究竟选择印度以发展人力资本为中心的模式, 还是选择以出售自然资源为主导的“中国综合症”? 对于拉丁美洲今天所面临的挑战可以有很多种说法:有的人说如何克服巨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是一个陈年问题了,有的人认为腐败和治理的混乱根深蒂固。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我的视角,我认为拉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们是要仿效印度或者是依赖中国?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新形势对每一个审计干部的理论修养、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文化、有水平.不学习也不会落后;有的人则认为.审计工作不需要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水平.只要有经验.会查账.就完全可以做好工作.这些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时代在进步.  相似文献   

16.
坚持的奇迹     
一个人投硬币,连续七次相同地投出国徽一面,你相信吗?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会是事实;少部分人相信投币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相信这是在玩魔术.但极少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许多公司似乎相信只要立下各种规范和条例,就可以使最笨的人都不会犯错,同时使所有人都有所遵循,这种防弊重于兴利的方式处处可见。而微软公司抛弃陈规却不这样做,它把凡事简化,而且认为员工都很聪明,应该信任员工,让员工自行做决策,如果有员工不守法它会单独针对这个员工处理,  相似文献   

18.
趣商业     
《中国企业家》2011,(16):91
网上礼物导购员模式Wantist.com是一个可以让用户分类地、有序地、最快地挑选礼物的应用网站。Wanti st相信赠送礼物的过程中最不希望发生的就是自己所送的礼物传递了错误的印象或者带来误解,于是在其核心搜索环节,也就是这个提问"我要为某人找某份礼物"中的"礼物"和"某人"进行了精心设计,其中前者定义了礼物的类别,  相似文献   

19.
英才书架     
《英才》2013,(5):140-141
推荐书:《少有人走的路》推荐人:全联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霞关注小宇宙"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少有人走的路》站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这本书讲述的是生命的过程,是一本关于心灵、励志、成长与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的书。从商场的角度观察,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江湖纷扰,每个人压力都  相似文献   

20.
市场竞争、企业竞争、人才竞争,使每个似乎捧着“铁饭碗”的人,都有下岗的危险。下岗后何去何从?有的被聘用单位贬值上岗,有的被私人老板廉价使用,有的寄人篱下违心干事,有的钻天打洞四处求职,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当一次上帝,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这篇文章,笔者试图为雾海中的下岗人指点迷律——如何靠自己去挣钱? ●先“发散思维”再“集中思维” 下岗后如何靠自己去挣钱?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 当你被公司解聘,当你的企业突然停产或破产,你不必感到惶恐不安,应该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想办法,遍地是黄金。你可以围绕“挣钱”这个核心,进行“发散思维”——去炒股,去当家教,去帮企业推销产品,去搞直销,去收集信息卖钱,去搞收藏,去干一行手艺活,去合伙经商,去提供特色服务……等等等等,你可以想到很多不需要依靠企业也不需要很大本钱,又能自己马上独立去干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你认为难度大,无能为力,你可以在这些工作中,选择一项你比较感兴趣的工作,再进行“集中思维”,你一定能找到你既能胜任,又有钱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