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更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重点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全面繁荣,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为有关理论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进一步研究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更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重点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全面繁荣,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为有关理论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进一步研究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莉  周秀慧  严燕儿 《现代经济》2007,6(12):112-113,121
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城镇通常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人口的集中、工业的发展给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对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桥、官林和界牌三个典型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小城镇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总结三个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期望对同类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北高等教育与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高等教育与地方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高等教育与地方低碳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对策与措施,探索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低碳经济的途径,对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低碳经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和促进地方低碳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支撑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莆田市民营经济发展现况入手,就如何进一步推动莆田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课题.东北区域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东北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领域和范围,探讨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东北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入手来说明要加速今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是一条必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声誉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声誉是一个特定区域厂商、居民和政府声誉的总和,它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刻影响。通过分析地方声誉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旨在探讨地方声誉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并提出了进行地方声誉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曾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依托资源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府谷县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榆林市的强县。在我们看到府谷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府谷县还是存在好多问题,发展相比百强县差距还很大。本文通过对府谷县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府谷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府谷县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效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促进陕西省工业经济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别利用静态区位熵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工业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都表现较好;但在动态集聚指数方面,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表现出更强的发展潜力;有色金属采矿业在未来很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发挥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要遵循产业集聚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升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其次要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潜力;最后要巩固有色金属采矿业,注重工业产业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区域性媒介与地方经济关系入手,通过对东北区域内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媒介经济状况比较来分析媒介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区域性媒介在区域内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关系紧密而且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同时,提出了区域性媒介能在地方经济中起到“信息桥梁”的作用,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信息发展的机遇,消除“梯度”壁垒,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突出矛盾和瓶颈因素。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辽宁工业发展中十分艰巨的战略性任务。而要实现上述目标,节能降耗是我们必须要而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对创新概念的提出、创新理论的深化、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提出与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依赖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系统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进一步认为从研究对象到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和产业集群带的构建,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方高校科研团队要仅仅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有利时机,争取更多科研立项,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校内外互动性服务平台,建立灵活的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从而达到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投资》2005,(4):47-48
山东地方铁路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缓解了全省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省内沿海港口建设速度和疏港能力也得益于山东地方铁路的发展。近几年来,山东省地方铁路局管辖的益羊线、坪岚线,建设中的大莱龙铁路,运量、收入,建设速度有了大踏步提高,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安徽省近年来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升级趋势明显,各市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呈现地方特色等几方面。对安徽省2007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是 “十五”计划纲要中的两个重要任务。加快高技术产业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用高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如服装、运动鞋、玩具等)和引进外资做加工,开展对外贸易,使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成绩很大。但这种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显得非常有限,并且各地方把工作重点都转向吸引外资方面来,为了吸引外资,省与省、市与市、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不惜一切代价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地方政府争相让利、让税、让地价、…  相似文献   

18.
工业产能过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不健康的重要表现,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这种过剩实际上又与某一地区的经济结构、行业类型有着很大的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在内的工业是河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产业,而这个产业在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许多问题。为此,如何从这些问题出发,找出其形成机理,以及过剩的相关行业,是当前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河南省工业产能过剩这一中心主题,从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其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过剩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要求和目标,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能力、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六个层面入手,通过20项指标构建了一套信息全面且能充分体现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特征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指数及甘肃省各市州的工业经济发展指数,据此对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状况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立体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整体形势向好,同时各层面因素变动的差异性较大;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域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工业智能化将对社会生产产生颠覆性影响。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收紧的当下,世界主要国家不断加大智能生产设备研发投入,旨在通过智能革命实现经济新一轮跃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加速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是快速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在综合梳理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业智能化引致的生产效率、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出发,系统梳理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工业智能化相关研究的不足,并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