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日本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与日本1960启动的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今,我国也面临着日本50多年前面临的诸多相同问题,但由于中国和日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不能照搬日本模式,而应该积极探索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然后分析了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发,最后针对中国自身的不同国情具体中国该如何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中国的国情具体提出了几点与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在首都北京落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这个问题。据悉,除了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收入分配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等OECD国家长周期和近15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有测算方法主要包括:资金流量表测算法,具体又包括直接使用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测算和对资金流量表中的某些数据进行修正后测算两种情况;收入法GDP测算法;其他测算方法。文章对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测算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测算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简要评析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劣,以期为度量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被称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的收入倍增,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应充分发挥税收、转移性支出、公共支出等财政政策手段,实现强国与富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投资率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或者说这些经济结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反映。因此,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民国收入分配政策导向,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应转变政府职能,合理使用政府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政策着力点偏向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是否会影响到金融发展”的研究视角,根据国际通用的金融发展指标,并运用国民收入账户及资金流量表,选取中国1992年以后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及转型时期(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由于日本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改善了日本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结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金融的市场化及金融业的发展。(2)中日两国居民收入结构的不同导致两国金融发展状况的不同。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政策建议: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将是完善中国金融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析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的公平取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出现经济高增长和社会矛盾高凸显两个鲜明特征,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分配不公状况是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的,因此,须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的公平价值取向问题.第一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第二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革中实现相对公平,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运用捐赠、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可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社会分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国民收入增速慢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快,分配关系不顺,地区、行业、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做法,改革财税制度,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民生,健全积极的分配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尽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保护农业。在这方面,农业经营同是小规模分户经营的日本和韩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和保护农业的许多实践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局部无餍足性假设是新古典经济学立论基石。根据戈森第一定律和实际生活经验,真实的消费量在固定期限内存在饱和性。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把消费域仅仅集中在无餍足性域内不符合真实的消费规律。从宏观经济层面引入消费具有餍足性假设,对收入-消费曲线进行两阶段线性化模拟,得到包含收入分配变量的国民收入决定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民收入的变动影响因素,认为技术创新是影响收入分配和国民总收入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外生因素。在没有重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能克服由生产能力过剩回到均衡状态过程中带来的经济萧条,为宏观上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施"国民收入均等递增计划",是改变现有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较大现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改革、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近期中共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关于经济工作指示的具体行动。这个计划是民生工程与经济增长工程的有机结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服务是什么”、“服务提供的资本主义形态”、“围绕服务提供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三个方面出发,探讨马克思的服务论和服务劳动论是否适用于当代服务业分析。首先,马克思把服务看作使用价值的有用作用,看作消费过程而非直接生产过程的范畴,因此把“服务”视作商品、“精神劳动”产品的观点与庸俗经济学并无二致。学界应区分“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概念。其次,从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者“购买服务”时的经济关系来看,资本主义下提供服务的形式是将消费资料和服务工人劳动力的短期使用权以实物形式租赁给消费者。在提供服务前,消费者就已经支付包含服务资本利润在内的租赁费用。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下的消费者将受到“二次剥削”。最后,本文将服务提供部门视作非生产部门,将其附加在再生产公式中,通过模拟社会再生产以及货币的预付和回流过程,揭示购买“服务”行为背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反映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当前我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以及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失衡,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收入均等化”理论是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等人提出的一种增进社会福利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而且还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状况。应当在不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在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情况下,“收入均等化”对于实践“三个代表”,公平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国民收入决定是以劳动价值决定的价格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诉国民收入决定是以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前者被称谓“价值说”,后者被称谓“财富说”,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