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经费配置效率问题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8个多民族省(自治区)2007-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数据,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配置效率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2011和2012年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2012年8个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52~2006年27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改革开放后比改革开放前明显,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以1979~2006年27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FDI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国际贸易和FDI在长期弱化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还显示国际贸易、FDI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构成长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和宏观模型,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市场份额、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资产费用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作用,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升级视角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东中部地区表现更明显。渠道识别显示:机器人应用会引致生产技术升级,通过催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产业链传导对制造业上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当分流培养企业内高、低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程,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使用率和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本文将劳动分为低技能劳动和人力资本,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1997—2012年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引入要素价格的基础上,借助 Kumbhakar 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后发现:(1)配置效率不高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配置效率表现出物质资本和劳动低配,人力资本高配;(3)报酬结构调整对配置效率改进模拟结果表明改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最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发挥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优势,还需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2]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和A股314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新企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影响更大;这一影响结果在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这为发挥数字经济的微观激励效应进而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人员学历与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资本估算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并由此揭示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在人力资本中占比偏低以及区域非均衡配置等问题。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前沿技术追赶速度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发力者,特别是在赶超技术前沿中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中国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总体较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仍有待释放。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rec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the averag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s a local public good. Cities with higher average levels of human capital should therefore have higher wages and higher land rents. After condition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workers and dwellings, this prediction is supported by data for 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SMSA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the SMSA average levels of formal educa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are used as proxies for the averag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Th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omitted SMSA variables and self-selection are evaluated. An estimate of the effect of an additional year of average educ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computed.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因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capital tax competition are re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incorporating the argument that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public budget should reflect its revenue structure. The paper offers a small open economy model where capital and labour tax revenues are used exclusively o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inputs.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revenue side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exactly matches the expenditure side that is if industrial public goods are financed by both private production factors with the weights reflec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public inputs to the private factor productivity then public inputs are provided optimally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tax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城市相关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估计法测算资本市场扭曲,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规模和技术视角切入,实证分析了资本市场扭曲对城市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扭曲增加对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反事实分析结果显示,当消除资本市场扭曲后,从全国层面看,规模效率平均下降0.54%,技术效率平均上升4.25%,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上升1.54%。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和FDI溢出的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国际知识资本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促进弹性大于FDI溢出的知识资本,但在加入交叉项后两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技术封锁导致;国际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中西部。这一发现为我国更高效地利用国际知识资本进行区域间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数量和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同。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为深入考察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将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因此,为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公共教育支出预算,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相似文献   

17.
Kui-Wai Li   《Economic Systems》2009,33(3):213-230
This paper constructs China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hys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for the period 1984–2006. The estimation of physical capital is extended to the use of sources of fund and ownership of fund. The growth accounting framework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utput, inpu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s. The relative variance method is use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to output growth by inpu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although output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 has been contributed much by growth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utput volatility has relied more on input growth, and TFP growth has not been supported by complementary changes.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when looking at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growth rat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pplies current theory recognizing the irreversibility of investment, in order to test for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on investment expenditure for a middle income count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unique in two respects. First, it employs dynamic heterogeneous pa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not previously applied to investment functions. Secondly, it explicitly tests for the impact of both sectoral and systemic uncertainty on investment expenditure. We find that both sectoral (as measured by output volatility) and systemic uncertainty (as measured by political instabilit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vestment rates in a middle income country context.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growth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re found to have no impact on investment, while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the impact predicted by Heckscher‐Ohlin trade theory. Finally, we find complementarity effects between physical capital and skilled human capital, suggesting that South African educational policies may have hampered investment in physical capital as well a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y. Policy implication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lowering uncertainty for investors, and the need for sou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公共支出引入一个两部门城市化和内生增长模型,由模型导出的人力资本跨时转移条件方便我们分析经济的过渡动力学行为。数值解结果表明,在物质资本报酬递减的情形下,公共支出的部门间配置由经济过渡动力内在地确定和稳定;如果物质资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报酬递增,公共支出的部门间配置将表现出内在不稳定。动力学分析表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换言之,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或最优公共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