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中国经贸》2009,(18):8-8
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饿罗斯能源的分布、出口现状的论述,结合东北亚能源需求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外交的可行性及未来合作状况。  相似文献   

2.
史春阳 《特区经济》2012,(8):107-109
在东北亚区域内,俄罗斯巨大的油气产能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巨大的油气消费构成了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能源净进口国的双边合作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当前,俄罗斯和东北亚国家的双边能源关系正在稳步发展。虽然合作当中不无挑战,但目前,东北亚区域内已客观形成了供需市场链,区域内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中韩合作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抓住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时机,切实发挥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加强中韩经济合作,是中韩两国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加快中韩合作步伐,共同发展,将在东北亚地区起到示范作用,也必将带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7,(243):1-15
2007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对东北亚未来的石油供求以及石油安全与合作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东北亚各国具有建立地区能源合作机制的共同利益、合作基础和强烈愿望,但目前尚缺乏真正有效的机制。本文建议:1.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保证油气产品来源多元化;2.调整国内油气供应格局和石油工业布局以有效利用国际资源;3.将石油公司的国际投资、贸易与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联系起来;4.强化能源管理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正11月9日,作为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专项活动之一,由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与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的2016中韩环境·能源论坛在成都举行。川韩两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官员、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环保能源企业以及在川投资的跨国企业代表围绕"中国的环境—能源政策与市场动向"和"韩中环境能源合作"两大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寻中韩环境能源合作机遇。论坛结束后,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安成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各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中俄人文合作机制成效显著、 跨境旅游持续发酵;中韩人文合作机制稳步推进、 跨境旅游蓬勃发展;中蒙人文合作机制亟待推动、 跨境旅游有待开发;中日韩人文合作机制务实推进以及中俄蒙三国旅游交流日益加强.通过联合打造"东北亚旅游年"系列活动,传播独特人文资源更好地推进区域跨境旅游+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各国在经贸、 教育、 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加快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08,(1):3-7
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就此热点,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合作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标志,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建立FTA,会给中韩两国带来共赢的结果,这已成为中韩两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中韩FTA在许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分析中韩两国FTA争论产生的背景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韩FTA     
自2005年,中韩对FTA开始了共同研究,两国的态度都很积极。中韩政治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以及两国对双边自由贸易的积极姿态,为中韩FTA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韩FTA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意义。由于中韩贸易不均衡,中韩两国都存在自由化敏感的领域,加之韩国在有关方面的忧虑,中韩FTA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为此,中韩两国要共同采取向前看的积极姿态,相互理解,相互让步,循序渐进,妥善解决谈判中的具体困难。  相似文献   

10.
论中韩FT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5年,中韩对FTA开始了共同研究,两国的态度都很积极.中韩政治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以及两国对双边自由贸易的积极姿态,为中韩FTA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韩FTA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意义.由于中韩贸易不均衡,中韩两国都存在自由化敏感的领域,加之韩国在有关方面的忧虑,中韩FTA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为此,中韩两国要共同采取向前看的积极姿态,相互理解,相互让步,循序渐进,妥善解决谈判中的具体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中韩科技合作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在科技领域的科技合作状况,总结了中韩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两国科技合作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扩大中韩科技合作的原则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及现状,提出东北地区应通过能源合作、绿色农产品出口、产业升级、国际劳务合作、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加速东北地区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3.
韩景  田远 《辽宁经济》2012,(9):12-13
大连能源港区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及挑战,如何突破现存发展的瓶颈及障碍,依托保税政策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分析潜在市场发展方向,拓展业务空间,提出基地发展战略方向,实现战略转型,打造国际化东北亚能源储运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海外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国外的油气资源,并且努力实现进口油气多通道, 这是中国调整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海外能源发展战略中,中亚和西伯利亚居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中国参与该地区能源开发又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中亚-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步入多边轨道,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能源合作,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李兆清先生撰写的“应将唐山建设成为东北亚能源战略枢纽”一文,系统分析了国家建设能源战略枢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证了将唐山建设成为东北亚能源战略枢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路径。该文虽为一家之言,但仍有恨强的参考价值,本刊特予以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韩国总统金泳三访问中国,在韩国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原先就看好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家们纷纷前往中国投资。作为东北亚地区两个重要的成员,中韩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而且必将对方兴未艾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能源系统在国际政治环境中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没有一个总的管理机构对分配稀缺且分布不均衡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一个地区性的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就为这些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长期的出路。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理论,从东北亚能源资源分布状况与合作背景出发,并分析了东北亚国家对于合作开发的态度与合作的展望,同时指出了合作的障碍性因素,从而对东北亚能源资源的合作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现今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多个区域集团,这些集团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区域优势与技术性优势,从而在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方面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排他性的经济实体,这不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生产成本,而且在技术成面也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产生了正面的效应。这对东北亚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一、东北亚国家资源状况与合作基本背景目前,大部分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储藏量锐减,有些已接近枯竭。以中国为例,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正在快速增长。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宋魁 《亚太经济》2008,(1):24-28
在目前状态下,如何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僵局,寻找一个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认为,抓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等机遇,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机制将有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构建和谐东北亚。  相似文献   

19.
能源安全现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能源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中国与他国能源合作已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趋势。中哈两国在具有地缘优势的前提条件下,已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在中哈十几年的能源合作实践基础上,建构中哈双边能源合作模式,建立稳固的能源合作机制既对两国能源合作有着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又有利于长期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宝耿 《上海经济》2005,(6):85-85
本刊讯 “中日合作的新领域和新课题:能源、环境和安全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5-6日在沪举行,这次研计会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邱国洪、日本驻上海副总领事远山茂,以及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共聚一堂,从政策和学术的角度透视中日两国在能源、环境、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并展开热烈讨论。徐教信教授在基凋报告中指出,随着东北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