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前期工作",西线工程终于进入了规划方案比选论证阶段。早期的西线从长江水系调水思路时过境迁,随着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下游生态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坚持原方案,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并使已经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作废。下一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该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窄思路和做法,研究新方案,从水量有保障、尚未开发的怒江、帕龙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3条江当中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严重缺水并且水量分布很不均匀的国家,有关专家为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矛盾,提出多种不同的南水北调的方案,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条线路的调水方案,即: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本人经多年的分析比较,故在此基础上补充一条输水量大、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输水线路,以供有关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沿线口门调查、口门水文监测方案的比选,揭示了加快口门水文监测对南水北调调水工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项目动态     
《中国招标》2011,(5):38-40
2011年南水北调河南段计划完成投资200亿近日,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表示,2011年南水北调河南段干线工程将实现"黄河北贯通、黄河南  相似文献   

5.
以“南水北调”工程评标、决标机制为例,分析了目前评标、决标机制中普遍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设计工程评标、决标方案的理念,并根据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额外交易费用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将工程评标、决标方法分为简单工程和复杂工程两类,分别采用最低报价评标法和综合评标法。同时,对目前的综合评标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法,对工程最低成本确定方法也做了探讨。研究结果不仅对南水北调这类特大类工程有指导意义,对改进其他工程的评标、决标方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过渡期自由委托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维武 《中国经贸》2009,(18):20-22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与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生命周期除了包括建设期和运营调度期外,还包括其特有的过渡期。本文在分析委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过渡期管理的委托管理模式,并认定了自由委托管理基本的范围和内容,建立自由委托管理的准入制度、明确了自由委托管理单位的类型,最后制定自由委托管理的选择方式从而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过渡期管理的委托管理模式提供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流井是南水北调天津干线的重要建筑物,对其基础处理的方案需经过多次比选,文章对分流井的各种方案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用长江的一江春水去接济干涸的北方大地,这是国人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愿望。今天,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重新调配水资源,已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被确定下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子州三江营江面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东平县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水库引水,经过河南、河北,穿过黄河,直流到北京、天津。目前,东、中线工程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开始紧张地进行,为2002年开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那么西线调水方案即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方案现在进展如何呢?为此,记者专程赶往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采访了黄委会设计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工程师谈英武先生(简称谈总)。  相似文献   

9.
王佐 《科学决策》2006,(10):4-8
9月20日,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倡议者郭开和他的合作者于招英、蔡金水以及《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作者李伶,四位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郭开介绍了他和蒋本兴(水利部原副部级工程局局长)、于招英(原中央办公厅干部)等人16年前联名提出的从雅鲁藏布江朔玛滩引水到天津的方案,并就工程技术、开发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西线方案同现行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方案的比较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王寅 《中国报道》2014,(6):26-27
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而产生的移民搬迁不仅规模大得多,而且情况也复杂得多。南水北调关键在中线,中线调水关键在移民。2005年,我国开始加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数十万移民为此搬迁安置。湖北省移民主要来自十堰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区。其中,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同时也是湖北省移民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县(市)。而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浙川县则是河南省动迁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河南省动迁移民16.5万人全部来自淅川。移民将被搬迁安置到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等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  相似文献   

11.
数字点击     
陕西:安康南水北调中线水保项目总投资9.23亿有望年内启动据了解,安康每年平均自产水资源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总量的27.5%,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在编制南水北调中线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若干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于2010年开工,然而,论证尚不充分。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特别是长期在该区域工作生活的四川学者,从地质、生态、水利、经济、社会、宗教、替代方案、科学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汇集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其中尤其对是否存在“安全岛”和“避让”可能、调水量是否可靠、投资预算和运作方式、超乎寻常的移民难度和文物保护难度、西线调水与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安全、全局利益和替代方案、公平性和科学决策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质疑和结论,专家们还提出应从源头治理生态、恢复若尔盖湿地功能、调整工业布局、加大中线调水(重庆开县小江调水方案)、长江黄河水电互济等多方面来缓解北方缺水,并认为,西线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工程,而且是社会工程,科学决策应包括广泛征求各界专家和老百姓意见。本文的作者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编者之一,就该书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的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希望西线工程论证和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新形势,为西北、华北地区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东风,改变因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发展的局面带来新希望.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业已取得重大成效的情况下,通过积极总结经验,可为推动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创造了高站位、宽视野、管长远,作战略性布局;统算利弊,全局利大弊小即坚决实施;兼顾各方,使受益省区最大化三个方面的经验,对比选规划西线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骆马湖是江苏境内大型的人工调蓄湖泊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向北送水的蓄水工程。文章通过对骆马湖现状用水的控制运用条件分析,结合湖泊防洪、供水、通航、生态等功能要求,结合现状江水北调水量调度原则,综合研究南水北调实施后,骆马湖水资源调度总体思路及水量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骆马湖的调蓄功能,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北方长期缺水,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几十年论证,终于下大决心作出了"用50年时间将长江之水送到北方"的重大决策,于是便有了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扬州是该项工程的"东线"水源地。自2006年6月起,有细心的江苏城市居民发现,自己所在城市的自来水价格每吨悄然上涨了7分钱,涨价的名目是"代收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相似文献   

16.
我国降水量南多北少,南部湿润,北部干旱。长江流域水量多,黄河流域水量少,兴建跨流域调水,将长江流域里的水调到黄河流域来,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本文展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及可行方案,预测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全面地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继续抓紧进行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实施。  相似文献   

17.
1月13日至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暨业务培训”。 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主任专题办公会等会议精神;分析了有关质量事故案例;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田京京 《科技和产业》2013,13(7):130-132
以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地城市汉台区为例,用直线运动模型和图的支配集的定义分别研究生态城市视角下的城市交通信号灯与交警岗点设置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这项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为全球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环保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按照中国政府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率先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总干渠,黄河有水、水足,国家就掌握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主动权,因此,要千方百计为黄河增水。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是解决北方缺水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与黄河结合形成可以自动调节的网络,就可以实现为黄河增水的目标,同时结束黄河下游的孤立状态,恢复和发展黄河在黄淮海平原上的主导地位,使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