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兵 《新西部(上)》2007,(3X):159-159,171
终身体育是当前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体育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以之终身体育对职业教育体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终身体育理论的起源及发展来探索我国普通职业教育深化体育改革的发展走向,并由此进一步寻求建立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影 《理论观察》2007,(1):172-173
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如何更新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从而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学习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它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王军 《魅力中国》2010,(36):19-19
根据国家关于终身体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的精神,我们应当以高职学院学生为出发点,阐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终身体育。并且根据高职学院的各项特点,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开拓人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同时搞好体育师资建设,以实现终身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凤栓 《魅力中国》2014,(8):244-24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日月积累的,作为高校的体育锻炼教学,它对于我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作用,才能更好地使学校体育切实有效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定向问题,处理好与终身体育发展关系。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5.
黄磊  屈建华  徐宪 《魅力中国》2013,(19):212-213
学校体育是学生获得体育教育的初始阶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并使学生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思想。这实际上是学生长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的具体成果.也是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概述了社区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概念,论述了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提出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建议:社区体育促进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根本目标;学校体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及终身体育概念和理论的论述,找出他们的关系,提出发展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措施及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李少博 《魅力中国》2014,(15):240-240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机制的改革,世界各国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情感和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然,要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使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够较为完善的结合,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学生时期是否能培养其体育兴趣和对体育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 ,必须将学校体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爱好和能力 ,改进和充实终身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终身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所追求的长远目标,对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终身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更快、更好地全面展开,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使体育意识向全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与社会体育相接轨的最佳契合点。目前,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需要创新。应依据终身体育的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与社会体育相接轨的最佳契合点。目前,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需要创新。应依据终身体育的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李林月 《魅力中国》2011,(3):155-155
现代生活过程中,人类的室外运动大大减少,室内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过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们越来越不健康了?我认为这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人们为什么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兴趣,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人们没有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这是国家体育教育的失败。形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国家、家庭、学校对体育认识不够;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起学生足够的体育兴趣;三、体育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体育教育应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培训、考试制度、授课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考试方法和体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一定会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要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根据以上原则,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校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袁丽 《新西部(上)》2009,(11):178-178,172
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现状、作用与对策问题,认为高校体育以丰富的体育资源优势弥补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所需的资源瓶颈,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使终身体育教育的实现成为可能;社区健身运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加快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和谐社会构建全民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的道路。根据以上原则确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确立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应贯穿于高校体育全过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为国家培训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即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能以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曾沪湘 《魅力中国》2010,(32):365-365,361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体育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推动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责无旁贷。作者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终身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宣传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居民的体育素养和健康生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