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旅游形象是一座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名片”,而民族文化元素是城市旅游形象中的核心内容.它将整个城市的气质底蕴传达给游客,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湖南省吉首市为例,通过对吉首市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旅游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这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以期通过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元素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迎宾大道为例,通过对道路和景观规划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概括出城市出入口道路的特征;并对城市出入口道路及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为同类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13):168-170
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对地域文化了解程度调查以及对广场设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满意度数据,将数据分析与城市广场构成要素相结合,得出大雁塔北广场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建筑、色彩、绿化、水景、环境小品、铺地、灯光。以此寻找符合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模式,探讨在地域文化和可识别性的研究基础下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的要点原则。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行为产生的核心动力,但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方面存有诸多缺陷:形象理论方面存有拘泥于现实形象、游客旅游前的形象吸引缺位和旅客旅游完成后的形象提升与完善缺失;形象口号方面有策划依据缺失、与旅游定位相混淆等缺陷;形象传播方面有"价低者得"的媒体选择招标机制缺陷。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理论,引入"传播形象"、"灵魂形象"等全新概念,加强主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策划、第三方机构评估、三方相互独立、互相制约的全新运行机制。河北旅游形象的定位,必须体现京畿重地的独特性,体现其独特的山水、风土人情、精神风貌;口号要摆脱目前广泛存在的"以语句本身的文采作为判断标准"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对芜湖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城市中主要的景观如公园、广场、步行街、长江大桥等为例,探讨该市景观形象方面的利弊,分析了景观形象应如何与旅游功能相互整合,试图为芜湖及各城市的景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对城市儿童远离 自然,城郊乡村景观趋于城市化,旅游产品单一,乡村旅游投入受限等诸多问题,以具有地缘优势的城郊乡村为研究对象,把自然缺失的城市儿童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提出儿童友好型城郊乡村景观营造,通过问卷调研阐述其可行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吸引点,从而有效疏解城市公园压力,改善乡村环境品质,为乡村旅游提供驱动力.同时给出了城郊乡村景观的典型意向及设计要点,以期对相关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旅游项目形象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形象相关研究资料的评述,借鉴了国内专家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模式,结合秦皇岛市城市现实情况,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模式:旅游形象分析-形象定位及口号-形象要素设计-形象推广-形象维系与更新。希望借此提升秦皇岛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增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能否将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强势,其关键在于江西省能否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形象。文章以宜春旅游形象的塑造为例,旨在为江西及其境内其他各地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范式,以供参考和借鉴。故而,首先分析了宜春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主张宜春应着力打造"休闲之都"这一旅游形象,并提出了具体打造宜春"休闲之都"的对策,即精心设计宜春"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标识、精心构思宜春"休闲之都"形象的宣传口号、加强宜春"休闲之都"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注重宜春"休闲之都"社会休闲环境的营造、加强宜春"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后开发旅游城市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后开发市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业的城市。基于区域旅游空间判别视角,选取了20个指标构成旅游城市对外辐射力与市场聚集力的二维矩阵模型,对后开发旅游城市在区域旅游空间范围的层级和级别进行了判断,揭示了后开发旅游城市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西安、宝鸡、延安、铜川等旅游城市对外辐射力与市场聚集力的指标分值与评分等级,并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了后开发旅游城市面临的空间屏蔽与竞争、市场培育及旅游成长性等问题。提出了后开发旅游城市应采取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应对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进行阐述,从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三个角度辨析城市休闲需求的形成机理,从功能学角度构建城市休闲要素体系,包括以场域功能为主体的空间要素、以经济功能为主体的产业要素、以生态功能为主体的景观要素和以社会功能为主体的公共服务,进而构建城市休闲功能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北京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中的休闲功能性问题,在论述城市休闲对北京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