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包括否定存在论、整体利益论、多数人利益论、个人利益总和论、抽象秩序论等观点。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整体所享有的、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所要维护的有效价值。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广泛,其中涉及经济发展的利益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基础,是经济法于其他法律学科的重要区别。经济法以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是由其克服市场失灵的调整目的决定的,是由其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对象决定的,是由其追求总体经济效益的特征所决定的。经济法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服务,体现在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和有序竞争的经济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实质公平、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类型化是立法机关规制公共利益的主要方法,是公共利益多样性、发展性、复杂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从立法技术上将公共利益具体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能够为公共利益执法和司法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范。我国学界对公共利益的分类,并没有区分公共利益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意义,也没有区分法律中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意义。同时,这些公共利益的类型划分过分抽象和狭隘,缺乏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公共利益类型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非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形式的公共利益,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什么是公共利益的理解并不相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付出与享有往往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公共行政实践上公共利益自身定位与边界确定较难;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公共利益是人为的一种工具性设定而非具有普世性的道德地位。深人探究并诠释这一问题的实质,需要明确公共利益既不能等同于公众利益,亦不能等同于共同利益,它只能而且必须与个人利益形成辩证统一关系。唯此才能在公共行政领域确定对私人利益的尊重以及放弃公共利益的道德优先地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实现并完成公共行政治理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制度和机制存在缺陷,亟待发掘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食品受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公共董事制度,可以更好地矫正规模化食品企业偏离食品安全公共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文章提出的公共董事制度要求规模化食品企业选聘"公共董事",在董事会中代言食品受众的公共利益,从而将食品安全这一公共利益内置于食品企业的董事会,实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内部化,以调和食品企业的股东利益和公共利益,达到制衡食品企业偏离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单纯从主观或实体的角度认定公共利益是困难的,只有设置正当程序,通过立法程序、行政程序以及司法程序,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间进行公平博弈,才能够尽可能的准确辨析和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而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价值取向分析反倾销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秩序、自由、效率被公认为法律的基本价值,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原则,可以解决反倾销所涉不同主体之利益冲突,弥补反倾销措施之局限,矫正反倾销措施之过枉,均衡社会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反倾销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8.
冯炜娟 《现代经济》2009,8(2):89-89
社会责任体现了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博弈。本文通过对二者利益关系的分析,针对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建议,以实现二者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共地役权之私法介入的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受某种负担的权力,它因所涉公共利益而具有公权的本性。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单一公法的形式调整之,但却无法充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求,也不能切实保障私权利益。因此,私法手段的介入是必要和可行的,具体表现在:公法和私法相互融合;与役权制度一脉相承;公权机构服务意识提升;公民私权意识觉醒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公序良俗原则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公共利益,并可通过对合同形式的影响发挥其在民事法律行为领域的指引功能。在公共利益的要求下,与弱势群体利益相关的合同、与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合同以及与国家重大经济利益相关的合同等,均必须遵循法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专利法》对专利保护的加强,专利的所有人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专利所有人要求《专利法》对其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有效保护,社会公众要求《专利法》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生存环境。这两者的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因此探讨《专利法》对技术创新保护过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寻求解决专利所有人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技术刨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1、技术创新对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经  相似文献   

12.
地方利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代表,同时,作为中央政策执行者,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独立于中央政府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并表现为多种利益形式。地方政府利益的存在无疑会给中央政策的执行带来较大的影响,政策“擦边球”就是地方利益影响中央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形式,为了保证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消除利益主体行为给政策执行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管实践中,因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诉求不一致,税收执法人员往往违背税务机关意愿,衍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通过构建一个税务机关与执法人员之间委托代理博弈的模型指出,引入有效的奖惩制度以调整税收执法人员的风险规避度,进而提高其工作努力程度,可规避这一问题。特别是,它能促进理性的税收执法人意识到,符合税务机关意愿的行为才是个人私利最大化行为,唯有实现公共利益才能实现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15.
消解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以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然而,因公共利益内容和对象的不确定性而常常为政府所滥用。其实,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政府利益并不等同公共利益。为防止因政府滥用公共利益而引发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和造成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应通过立法机关依法界定公共利益,公众在公共利益上应当具有监督、参与、要求补偿和救助等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学研究都假设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如何实现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与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是如此."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从产生至今,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公共利益的研究者来说,了解公共利益概念的研究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大多具有突发性特征,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需借鉴善治治理理念与制度架构,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还要政府、社会和公民互动融合,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畅通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推进社区治理,强化社会整合功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政府规则:公共利益论与部门利益论的观点与评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主张政府规制是从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市场失灵所作的回应,而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则认为确立政府规制的立法机关或机构仅仅代表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利益,两都有其各自存在的理由,也各有其解释力不足的地方,因而对政府的研究必须借助两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考察国内外的财产法治实践可以看到,公共利益的范围是大致确定且动态变化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界限是辩证的,公共利益的评判主体和角度是多样的,可以透过基本权利和义务来观察公共利益的内容和界限;关于公共利益的六条综合性评判标准具有系统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应当通过立法来完善为公共利益牺牲的补偿机制,由此促进财产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