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律大多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领域,在违约中一般不承认有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而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有些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非财产损失远远大于财产损失,对该非财产损失运用责任竞合原理有时往往无法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理应对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从法律的功能角度考虑,我国合同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本文拟从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在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已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合同法》中同时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由于两项制度有着类似的功用,因此有学者对预期违约制度存在的价值产生质疑,甚至主张取消预期违约制度。概括性地介绍了预期违约制度,分别从预期违约制度法律价值、法律基础以及经济分析的理论角度,论述了预期违约制度在《合同法》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测算对于商业银行提取经济资本和控制信用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指出目前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模型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按照违约发生机制的不同,风险债务评估方法目前可分为传统方法、简约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及内生性违约阈值方法四类.而当我们引入非完全信息,同时综合考虑债权人及股东的决策问题时,风险债务评估方法无疑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中采用率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组织模式,在实践中该模式违约率居高不下。基于违约机理,从违约动机、违约条件、违约成本等方面具体分析交换关系中获得效用的大小、替代关系的多少和替代成本的高低等,可知"公司+农户"模式中契约关系从签订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脆弱性。要扩大契约市场均衡区间,减少市场上的替代关系,提高替代成本,以提升公司与农户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内部评级违约概率度量模型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约概率度量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按照其不断演进的内在逻辑,对国外主要的违约概率度量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对国内建立或选择合适的违约概率度量模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鞍点逼近方法解决了CreditRisk+模型中广泛采用的Panier算法存在的一系列的数学上的问题.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于分布的尾部的逼近效果极佳.有效的解决了违约损失分布尾部风险的厚尾性问题.然而鞍点算法假定违约时损失率是固定值.而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上它是一个随机变量.本文将违约损失率看作是一个正态随机变量并且推导出了在违约损失率为正态随机变量的情况下的所有贷款的信用风险vaR.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的KMV模型的贷款组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投资组合理论,建立了贷款组合的不允许卖空的均值-方差(M-V)模型.为完成模型参数的估算,在假定企业价值V的log-收益率服从快速扩散过程的条件下,借助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和Merton的分析框架,通过改进信用风险度量的KMV模型,对贷款的理论预期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给出了显式的计算公式;用企业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性代替两笔贷款收益的相关系数,可进一步得到更具体的贷款组合管理算例.  相似文献   

9.
鉴于国际银团贷款数额大、期限长、风险高的特点,银行为了避免信用风险,保障贷款能够及时收回,采用交叉违约条款已成银团贷款实践的惯例.交叉违约条款能够保证银团不迟于其他债权人采取救济措施,保证了行动的及时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但近年来,交叉违约条款呈现被滥用的趋势,其公平性遭到众多学者的诟病,认为交叉违约条款是银行利用优势地位置借款人于极为不利之境地的工具.为此,本文将从交叉违约条款的定义和法理依据出发,分析其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试图在不履行主体、违约性质、违约性质及金额等方面对交叉违约制度提出完善性建议,从而限制交叉违约条款的滥用,以保护贷款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合同法上违约制度中预期违约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英美法系独创的一项制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合同法>中都吸收了这个理论,并有所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预期违约制度的构成要件及救济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希望在国际货物买卖实践中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利益、保障交易安全和顺利进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认为违约对经济只有负面影响。但是,经济中实际上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违约,如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GE(R,λ,Q)模型将违约因素纳入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考察,认为在不完全市场情况下,违约对经济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违约增加了可交易证券的供给,实现了更加有效的风险分担,提高了经济效率。然而.违约在增加证券供给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经济的总体风险,使经济变得更加不稳定。因此,对违约现象进行适度惩罚,将违约水平限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违约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制度、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有关选期违约制度。通过对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阐释,采用比较法,对我国《合同法》第68、94、108条之规定进行讨论,以期能为我国《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证券交易双方的市场地位通常并不对等,当目标证券出现违约风险时,持有人只有在发行方实质违约前采取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此时预期违约规则将扮演重要角色.只要持有人已事先预见现实性的违约风险,即可依据预期违约规则预先采取反违约措施或提起预期违约之诉,即使客观违约事实尚未实际发生亦然.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此类...  相似文献   

14.
订单农业违约风险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订单农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订单农业的违约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基于订单农业的违约风险博弈模型分析表明,防范违约风险应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强化诚信理念,提高农户和企业的信用度,加强合同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DOC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并结合证券监管的ST制度和企业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违约障碍显著存在,DOC模型是对莫顿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的有效改进;ST制度对被警示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此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完善其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股东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效率违约理论起始于英美法系,并已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我国《合同法》中并未引进效率违约理论,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在我国诚实信用体系缺失的背景下全面引入效率违约理论,必然不现实。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形中,如果只强调实际履行不免偏颇。从解释论的视角,我国《合同法》中尚存对效率违约解释适用的空间。而且对效率违约理论在我国的适用必须严格限制,将效率违约率先适用于我国商法领域,在程序上通过诉讼适用效率违约,并且在不改变我国实际履行作为主要违约救济形式的前提下,将效率违约作为对实际履行的一种抗辩。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期权理论的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概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期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问题,建立了违约概率预测模型。明确了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条件,即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小于借款人的债务面值,从而把违约概率的预测问题转化为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和债务面值的确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屋价格与贷款余额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违约概率预测模型,并以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议效率违约     
效率违约,是以波斯纳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创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关键在于经济分析法学派通过对交易过程中成本与风险关系的分析来重新评价合同责任的功能和价值基础。通过效率违约的英美法基础可知,在中国确立效率违约原则是有必要的。必须建立我国的效率违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Ⅱ)的核心内容是内部评级法(IRB),而计算客户违约概率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关键步骤.事实上,在整个内部评级法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的应用中,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计量都是最核心的问题,它是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贷款风险收益率计算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违约概率测度方法与模型,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以及相关学者在研究违约概率问题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及转型前后体制制度之间的不耦合,使得市场经济主体利用制度漏洞违反合约,造成交易过程中的违约和高风险。尤其是农业产业化订单合同中的农户一方主体存在严重的违约动机。文章在E-R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天津市国宗梦得农副产品配送合作社合同中订单农业的违约问题解决机制,建议必须从农户自身的选择性偏好入手,建立一套完备的契约选择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违约行为,引导农户和企业自身积极主动地走向履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