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文富 《糖烟酒周刊》2007,(34):110-111
现在社会上有两个称呼用得比较滥,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老总。大凡有些知名度,对自己有些帮助的,我们不知道其职务,统统称作老师;大凡有个门面,有几辆送货车的,我们尊称为老总。实际上,真正名副其实的老师和老总并不是很多。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老总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能成为老总的人,大多经历九九八一难修炼而成,这需要时间,需要积淀。与此相比,被称为老总而是老板的经销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商务旅行》2011,(3):68-73
Q:你是怎样开始接触上高尔夫的?A:我是2003年开始接触高尔夫的,当时到丽江开董事会时被拉者懵懵懂懂下了场,到了2005年在中欧读书时,在同班同学的带动下才真爱好上高尔夫。Q:高尔夫改变了你的什么?  相似文献   

3.
小沛 《商界》2008,(1):77-79
周君松望着那宽阔的高尔夫球场,满眼满眼的绿色,像是战场,更是一个江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王一丁 《中国工商》2002,(10):192-193
成功老板的底线素质是:“专家”、“流氓”和“越界寻师”。所谓“非内行不足以成事”、“研究深半步,成败毫厘间”。在自己企业涉及的领域.一定要成为专家、行家。而“流氓”是相对绅士而言,指的是一种态度,并不是说真要去当流氓。它是指在处理社会关系的时候,如果遇对方不守规矩,则能屈能伸,最终克敌制胜的能力和心态。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越级指挥,就必须从老板做起,因为能越级指挥的人基本上都是企业高层。首先企业老板不能越级指挥,并消除越级指挥这种现象,通过有效的授权机制进行指挥。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一家医疗软件企业工作,作为总裁助理,近距离地见证了公司二号人物的非正常离职。这家医疗软件企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老板张总却颇有背景,他靠保健品起家,并曾跻身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在他的人生达到了顶点之际,却又因为整个行业的衰退,好端端的企业也瞬间分崩离析。后来,张总放弃原来的公司,创办了一家医疗软件公司。在没有资金、没有助手的窘况下,张总的老同学陈总辞掉了处级干部的公职,来帮助他。陈总更是毅然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  相似文献   

7.
李博 《糖烟酒周刊》2007,(1):104-107
在不少商贸公司,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老板与老板娘经常意见相左,其他的成员和员工围绕老板和老板娘分别形成两个派别。公司经营规模小的时候也许问题不太突出。但随着发展,这种矛盾会越来越明显,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以及管理执行等都会造成阻力。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公司的经营管理走上良性运作的模式,以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正是家族式经销商蜕变过程中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李楠 《商界》2008,(3):78-78
老板的心理底线,并非仅存在于老板与员工之间,甚至是一同搭台唱戏、情同手足的正副老总之间,也横亘着一条红色警戒线。  相似文献   

9.
闻真真 《商界》2005,(7):95-95
内地的杨老板带着他公司里的中层干部到沿海开发区去“充电”.这也是由他开创的在公司坚持了一两年的“传统”。他让业绩突出的高层沿着他的足迹出国考察,而让一般的中层到南方“充电”,是非常真诚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相似文献   

11.
姚先国 《浙商》2006,(4):87-87
在公司里,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是一种共生共长的关系。老板利益的增长,意味着劳动者工资的增长:企业效益的增长,也要求职工报酬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说,利益的源泉来自于合作,而非通过克扣工人工资。  相似文献   

12.
猫猫妖 《商界》2005,(7):i011-i011
应该说,那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丰厚且稳定的薪水,融洽的环境,肯努力就有的升职机会。只有一个遗憾:我不想干了。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10,(4):126-127
离婚后,双方带着种种难以释怀的恩怨在企业中继续面对,这种对立情绪必然被带至工作中,影响公司的运转效率,严重时甚至一不小心便触犯了法律的雷区。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08,(12):132-133
量贩式KTV大行其道,一站式购物广场占领了城市中央,自助餐厅不知不觉霸占了你的食欲,现代社会只追求自由自在,还有什么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好老板定律     
晓荷 《商界》2004,(10):66-68
魏杰承认,老板是个踏实肯干的创业者,可他已经不想再做那个心情郁闷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16.
杨辛 《中国工商》2003,(4):178-178
  相似文献   

17.
《商界》2006,(11):9-9
常识告诉我们,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你、我、他立身于世的基本命题。 个人如此,企业同样如此:没有生意双方的互信.永远不会达成互利共赢的交易;没有员工对老板的信任,永远不会有精诚合作的团队;没有顾客对品脾的信任,就不会产生持之以恒的购买;没有股东之间的信任,就失去了长远跋涉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尤红梅 《商界》2006,(1):21-21
一个商业天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懂得制衡——战略与策略的平衡,近观与远眺的平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 如果你的老板在商海已闯荡多年,经营过的企业少说也有四五家以上,但却没有一次真正成功的,他还经常沾沾自喜地说:“我经历过太多事情了,像我这样垮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也不多,毕竟我有我的独到之处。”那你就应该考虑自己的选择了。是的,他是有独到之处,能够连续几次从失败中再站起来,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他们都是口是心非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