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很大部分是在吹填后的软土地基上进行的,目前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很多,不同类型的土质可以有不同的加固方法,对于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的区域和含粉质粘土较多、淤泥层厚度较小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区域,采用井点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方法进行加固,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对于类似的土质,此方法具有足够的施工优势。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广泛分布着淤泥质粉质黏土,这种含水量高、流变性强的土样承载力较差,用作建筑地基时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因为主固结完成后往往伴随着次固结变形,研究这一现象对建筑物工后沉降有重大意义。文章取用该地区的原状、重塑土样进行室内一维次固结试验,主要分析次固结的过程,以及次固结系数与压力、塑性指数的关系等,进一步探究主、次固结阶段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软黏土的蠕变变形会经历初始、稳定、加速蠕变3个阶段,且与重塑土样相比,原状土样有更高的次固结系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6个自由膨胀率40%以上的膨胀梯度黏性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石灰掺量4%,5%,6%,7%和8%的击实试验,研究了石灰掺量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石灰掺量下的饱和无侧限强度、天然无侧限强度和无荷膨胀率试验,对不同石灰掺量下的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掺量增加,最大干密度、饱和及天然无侧限强度均逐渐增大,拟合结果显示均大致呈线性关系;随着石灰掺量增加,最优含水率和无荷膨胀率均逐渐减少,拟合结果显示均大致呈线性关系,为石灰改良膨胀土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应力作用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采用应力关联土水特征仪测定不同应力下粉土的脱湿-吸湿曲线,讨论应力变化对粉土土水特征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应力与孔隙比的关系提出考虑应力作用的粉土土水特征曲线预测方法。研究发现:试样在应力逐渐增加时不易脱水,但更易吸水,非饱和粉土的持水能力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而增强;脱湿曲线与吸湿曲线并不重合,有明显的回滞现象,并且吸湿曲线饱和度的变化比脱湿曲线更加剧烈;随着正应力的增大,滞回圈面积减小,滞回特性减弱。此外,将预测曲线与测得的试验曲线对比, 可知提出的考虑应力的土水特征曲线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高温热油泵进行输送介质自身的温度是比较高的,同时它本身导热的系数就很大,所以使用当前的热量计算方式对其机械密封热量进行计算会出现一些差异。因此,本文选择FLUENT软件同时使用流固热耦合的形式去对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的传热特性以及其自身的热源的热量完成分析;然后使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因为高温热油泵机械自身密封的热量主要是来自于轴与腔体产生的传导热。所以还应该对不同轴径下产生的热传导系数给予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岩土换热器的设计水平逐渐提高。而真正对岩土换热器性能影响的关键在于岩土导热性,如系统钻孔数量的确定都需以岩土导热系数作为依据,假若钻孔数量不合理,整个系统初期投资的合理性将难以保障,这样地源热泵技术的实际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对此,文章将对地源热泵系统与岩土热物性测试的相关概述、测试中验证校核平台与换热器模型的构建以及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具体因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室内有荷膨胀试验以及回归分析,对不同压实度和上覆荷载下的广西南宁膨胀土的有荷膨胀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膨胀土的有荷膨胀率与初始条件密切相关,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膨胀土的有荷膨胀率增加;而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膨胀土的有荷膨胀率减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膨胀土有荷膨胀率与压实度和上覆压力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该试验所得结论考虑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膨胀土有荷膨胀率变化情况,可以为膨胀土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黏土由于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团粒结构。对于用密度计法进行红黏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各类规范中均建议加入分散剂。为更好评估土样分散的效果,运用分形理论,用分维值这一参数来描述土颗粒粒度特征。利用江西某地的红黏土,分别进行加入不同种类分散剂后的颗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中加入六偏磷酸钠溶液作为分散剂后,得到的分维值较大,土颗粒集合体更分散。可见不同分散剂对于试验用红黏土的分散效果相差较大,加入适宜的分散剂才能更好地得到红黏土的实际粒度分布情况。试验结论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爱国  张唯 《西部大开发》2011,(4):71-71,95
通过用回弹法测试软体排混凝土压载块的强度,从而确定该方法对压载块检测的适用性,同时用取芯法和回弹法两种试验方法对软体排混凝土压栽块进行强度比对试验,得出强度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秦岭北麓地区不适宜农业种植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布置替代性成土材料试验,可为土地工程和土体有机重构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蛭石(TI)、珍珠岩(T2)、页岩(T3)、陶砾(T4)、沙(T5)、砒砂岩(T6)等六种不同替代性成土材料,分别与土以0.5L·m-2和1L·m-2的比例混合,填充至2m×3m的试验田内,以油菜为显示植物,研究油菜的生长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土体构造的各处理下,油菜各生长阶段平均株高大小依次为T6>T2> T1>T5>T4>T3,其中T6的砒砂岩与粘土复配最适宜植株生长;油菜收获后,分析不同土体构造下其油菜产量、根系重量等指标,T4陶砾与粘土复配后根重和产量最大,表现最佳。综合作物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两大方面分析得出,砒砂岩与粘土和陶砾与粘土组合最适宜作为替代性成土材料用于土体有机重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碳素尾渣的粒度分布、可磨性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粒度逐渐变细,粒度≤150目的比例逐渐升高,粉磨时间由60 s升到100多s过程粒度变化比较明显,由100 s升到140 s粒度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原料(如高炉水渣)相比,碳钢渣较难磨细.将水渣超细粉、钢渣粉配入混凝土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可替代部分水泥,随着钢渣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董薇  黄待望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46-350
对江西红黏土路基填料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比较不同压实度的红黏土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发育情况。试验所用红黏土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力学性质较好,即使压实度降低到87%,依然能满足抗剪强度和压缩性要求。同时考虑规范对于最低压实度的要求,对压实度为90%和93%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经过6次干湿循环作用后,90%和93%的试样均产生明显的裂隙;93%压实度的土样,相比90%压实度的土样,裂隙发育宽度更细,网状裂隙包裹的土块面积大,边缘土体跌落少,完整性更好;但提高压实度不能防止裂隙的发育,只能抑制裂隙的进一步发育。试验结果可为研究红黏土作为路基填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路用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桥头路基差异沉降是导致跳车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规范法和数值分析两种计算手段,对等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管桩、直接管桩两种桥头路基处理方案及其工后沉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法未能考虑路堤再加载时间的影响,且计算得到的工后沉降均为0,这与实际不符,说明规范法在进行分步工况及工后沉降计算时存在缺陷;数值分析能够同时考虑分层堆载时间、等载预压时间及路堤再加载时间的影响,也能够较好地解决分步计算工况问题;方案2的工后沉降要更大,表明经过堆载预压后,土层的固结度显著增加,有效减小了土层的后续沉降。对于方案1,随②5淤泥质粉质黏土的黏聚力或压缩模量增加,工后沉降均逐渐增加,而内摩擦的影响与之相反;对于方案2,随黏聚力、内摩擦角或压缩模量增加,工后沉降均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强夯法作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适应范围广、节省劳力、节约材料、降低投资及施工期短等优点的地基处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强夯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可消除其湿陷性,特别在粉土地基处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试验效果与沉降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对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强夯三种措施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及改良黄土路基的试验效果进行了检测评价。通过现场沉降观测试验分析了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点,并用双曲线法对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压258天后,柱锤冲扩桩法和水泥土挤密桩法处理过的地基上路基工后沉降均小于15mm,可以卸除预压土并铺设无砟轨道。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庆六横线明月大道项目的装配式扶壁生态挡墙,通过对该挡墙立板和扶壁迎土面的土压力计检测的原位试验,以及现浇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计的测试,分析该挡墙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模式,并提出应用于装配式生态扶壁挡墙结构的简化结构计算的方法,为将来应用该新型挡墙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十堰某扶贫产业园挖山填沟工程形成的高填方边坡为背景,基于Geo-Studio软件的SLOPE/W模块,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确定其最危险滑面.此外,对于局部小边坡分别考虑天然、饱和以及地震作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给出不同计算工况对边坡稳定性的一般影响规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体一般沿着土和岩体接触面滑动;此外,考虑水和地震作用的边坡稳定性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赵雪峰 《科技和产业》2024,24(13):117-121
在黄河中游山西小北干流范围,地下以砂土、粉质黏土层等物理力学指标较低的地层为主。在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为保证桥梁桩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设计多采用大直径超长桩为主,施工难度较大,造价较高。双荷载箱自平衡法是指根据试验方案规定,在桩身特定位置依次嵌入两个荷载箱,然后按照加载试验方案对荷载箱进行逐级分段加载,分别得出3段桩身的承载力,可以解决超长桩基试桩试验中的很多问题,为桩长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付有为  贺佐跃 《科技和产业》2024,24(14):186-191
针对现有文献中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缺乏这一问题,基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法,对地基土、刚性桩、路堤等因素对加固区沉降、中性面深度、负摩擦力等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区沉降随淤泥质粉质黏土压缩模量、工作垫层厚度、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增加;中性面深度随工作垫层厚度逐渐增加,但随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减小;负摩擦力均随工作垫层厚度、工作垫层侧阻力逐渐增加。加固区沉降均随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总极限端阻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加。相对于开口条件,桩端为闭口时,桩端阻力较大,单桩承载力较高,加固区沉降较小。加固区沉降均随路堤高度、路堤填料重度、路堤顶宽和路堤边坡坡率逐渐增加;中性面深度和负摩擦力也随之呈现增加趋势。此研究结果可为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与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PBA(Pile-Beam-Arch)工法已成为北京地区繁华路段地铁暗挖车站的主流工艺,但因其工序转换复杂,施工流程步序多,易引起地层沉降。新型PBA工法是在单层4导洞PBA工法的基础上,将中间导洞联合,共用中隔壁,形成CD法(中隔壁法)施工的大断面导洞,相较于传统双层8导洞PBA工法以及近些年推广的单层4导洞PBA工法,地层沉降规律难以掌握。以北京地铁22号线甘露园站为依托,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模拟车站施工过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粉质黏土地层新型PBA车站地层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地层新型PBA车站施工过程沉降最大发生在开挖面拱顶上方;地层沉降主要发生在导洞开挖与扣拱阶段,约占整体总沉降的89.5%;受中导洞形式影响,导洞施工阶段造成的地层沉降比传统PBA车站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