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有着深厚的习俗文化,但近年来,春节的年味出现了淡化的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重新唤起人们内心中的家国情怀,开始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寻,春节的年俗文化环境重新向好,春节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中,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这必将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幸福感的同时,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陈筱云 《魅力中国》2013,(34):79-79
一、前言 “生活陶艺”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与成熟产生的新提法,事实上我国的传统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今天“生活陶艺”概念所具有的内涵与形式。从“生活陶艺”的发展现状上看,日本、韩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生活陶艺创作队伍、力度、市场供应明显具有优势。但从历史文脉的发展轨迹及其优厚的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来看,我国的生活陶艺一直是影响上述国家生活陶艺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何传统陶瓷文化的优势与现代陶瓷艺术和生活陶艺的发展具有着两个不同的文化断层?如何来运用传统陶瓷文化及技艺来提高我国生活陶艺的社会功用价值?如何来权衡中西方生活陶艺界的创作观?以下就古代生活陶艺的发展、现代生活陶艺概念提出的背景与文化特征、生活陶艺发展空间的可延续性等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我国的生活陶艺。  相似文献   

3.
王忞 《魅力中国》2009,(19):72-72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把传统符号融入设计中,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它又重新发掘出我们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它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于有灵性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传承的智慧     
要生活得既丰饶又和谐,并且不伤害他人,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努力。要成功地达到这种生活方式,就需要有智慧、务实与信念作为工具。这些生活工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化"。特别在中国文化之中,许多生活上的传统更融合了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世世代代传递下来。外国人可能会赞叹书法或针灸等特殊的文化,但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氤氲在我们身边,润泽着我们的心灵。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叹自己是多么地幸运,感叹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同时又庆幸自己那如沙漠的心田遇到如春风细雨的传统文化的滋润。余绍龙的《文化自信,忘本来》让我见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地博大精深,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让我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并不过时,而且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赵虎群 《魅力中国》2013,(17):111-111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十足。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厦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导致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逐渐没落。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更难发现我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踪影。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让“中国风”吹遍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概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的几点建议,希望给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曼  齐红娜  羡敬贤 《特区经济》2013,(10):239-240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导,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治国和处理国际事务、国际关系提供精神支持;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凝聚民心。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有力且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后代构建一个内外兼修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氤氲在我们身边,润泽着我们的心灵. 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叹自己是多么地幸运,感叹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同时又庆幸自己那如沙漠的心田遇到如春风细雨的传统文化的滋润. 余绍龙的《文化自信,忘本来》让我见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地博大精深,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让我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并不过时,而且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传承的智慧     
《中国经济快讯》2012,(15):76-76
要生活得既丰饶又和谐,并且不伤害他人,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努力。要成功地达到这种生活方式,就需要有智慧、务实与信念作为工具。这些生活工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化”。特别在中国文化之中,许多生活上的传统更融合了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世世代代传递下来。  相似文献   

10.
乐都地处湟水谷地,在河湟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笔者在乐都书画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联系河湟文化发展和中华文化内容.旨在阐述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是一种先进理念,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留住传统文化。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播的推动力量。而钢琴文化的发展也将受到现代传播潮流的深刻影响。在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只有深入探究中国钢琴文化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如何贯穿于钢琴文化中,才能为钢琴文化探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在群众的生活中还是充满活力的,对于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提高综合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兰萍 《开发研究》2008,(2):109-112
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以及农耕文明的过去,农村民间文化的留存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农村民间文化大量流失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政治、社会原因,其结果则是进一步地推动了社区生活的离散性和弱化了农民的文化认同感。为此,我们需要投入切实的工作来保护和发展各地农村丰富的民间文化,以尽可能地留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维护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传递性。  相似文献   

14.
施由明 《老区建设》2008,(2):F0002-F0002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粹,因而,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是一项很意义的研究,从中国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学、艺术等的演变与发展,甚至可以了解中国人思想情感与生活方式、生活情怀的演变历程,这正是近十多来中国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外学者重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如鄂伦春、赫哲族等传统体育形态多达百项,根植于民族经济文化之中。从生活文化、民俗体育等多维文化视角,具有丰富精神生活娱乐性,是在特定群体相沿成习的体育文化形态。世居少数民族体育形态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体育文化资源。传统体育形态不但具有多元文化价值,与时代同步发展,并与多种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16.
董虹 《西部大开发》2010,(2):121-121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命题。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和谐社会中的礼仪文化建设作一初浅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实践维度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发展观,重建了我们对于文化以及生活的理解。从真理和价值纬度来看,大众文化打破了旧有的文化等级观念,实现了文化由专制特权向民主平等的转向。从辩证维度来看,大众文化受到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制约,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构建中,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为目的,处理好大众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11,(31):38-41
"传统是活着的从前,好的传统文化都与时代相吻合,都是有生命力的。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文化,也要注重在现代生活中的适应性传承。我们在传承、传播和传达中,必须真正认识和践行孝道,使之传承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年轻化。"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对于当代孝道做了如上简要的诠释。近年来,王大千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孝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理解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王大千的文化意识里,不仅要做好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孝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代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秩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治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中式生活"是什么?一盏清茶,一幅字画,还是一套红木家具?对于奔走在商界的人们来说,中式生活是一种东方的生活态度,是一项品质追求,更是一套管理哲学。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中式生活"栏目,我们将以新的视角,从生活情趣出发,探求企业家们的所悟所行,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氤氲和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