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座祠堂     
史纪明 《走向世界》2014,(52):82-83
烟台民间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中,祠堂建筑占了一定的比重。祠堂作为民间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胶东沿海卓然不群的建筑艺术、“礼仪之乡”宗法社会的道德形态、人脉家族数辈延续的史料价值和烟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众多祠堂中,烟台有两座经典祠堂。  相似文献   

2.
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本文分析传统村落消失与祠堂消亡的原因,沿着历史的脉络寻找传统村落祠堂发展史,总结浙东传统村落祠堂的类型,研究浙东祠堂建筑形制。  相似文献   

3.
张卫文 《老区建设》2010,(14):26-27
吉安市依托新农村建设的大形势,将农村旧祠堂打造成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充分发挥祠堂文化阵地的新功能,丰富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祠堂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示范作用,为"十二五"期间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有着“敬租”传统的中国乡村,祠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族人们在祠堂除了祭祀祖辈,还要实行族规家法。  相似文献   

5.
《回家》     
正作为海峡两岸学者首次联袂出版的"家文化"专著,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以家庭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  相似文献   

6.
张宏 《魅力中国》2010,(20):230-231
佛山是一个文化经济发达的文明的古镇。明清时期,宗族制度处于成熟阶段。为维系聚族而居的移民宗族,不少富有的家族大建祠堂。佛山现存的祠堂多为清代所建,其祠堂在选址与用材上均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本文主要阐述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祠堂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峡两岸学者首次联袂出版的"家文化"专著,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了"回家"的内涵和意义,以家庭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一座昔日香火缭绕、磕头拜祖的宗族祠堂,如今书报满橱、欢歌声阵阵;宗族祠堂变成了文化大课堂。这是日前发生在福建省宁化县巫罗俊怀念堂的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9.
浙江在宋明以后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祠堂建筑作为珍贵的建筑文化精髓,是浙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前人还没有发掘或虽然已经发掘但尚深入不够之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丰富建筑研究及浙东文化诸多方面,更加深入研究浙东祠堂建筑及文化。祠堂作为文化产业载体挖掘不足的现状与文化复兴的当代需求,对浙东祠堂建筑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14,(15):57-57
<正>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事物在我市推广仅一年,已经如雨后春笋遍布乡村。说她古老,上年纪的人也许还存留着旧时农村祠堂的记忆,那是一个家族、一个村落举行议事、祭祀、庆典等盛事的场所。但时过境迁,特别在文革"破四旧"之后,绝大多数祠堂已经衰败或消失。说她新鲜,农村文化礼堂显然是对旧时祠堂的扬弃,其内涵和外延都有着革命性的创新和发展。一个濒临灭绝的事物再度兴起,必然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一位农村  相似文献   

11.
广西富川s村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全村共1400多人,300多户,除3户曾姓村民外,其余全部姓蒋。在现代化的影响下,蒋氏家族依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宗族传统,宗族的实体代表祠堂依然完好,清明祭祖的活动完整有序,村民对村庄有较强的心理归属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兰桦文 《魅力中国》2014,(23):87-87
长汀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长汀丰富多彩的祠堂文化,对客家精神研究和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土建筑顾名思义是指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存在于乡土社会中,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建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大元素,莫过于衣、食、住、行。"住"作为生命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位具体来说,就是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建筑物,不仅包括居住的房屋,还有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等一切建筑物。乡土建筑,遍布广大乡村,成为我国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产种类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我国数千年农业文化的缩影,凝聚着历代人民的理想、智慧和汗水,富有浓郁的历史、人文信息,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由于汉代齐鲁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山东成为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汉画体石题材内容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无弦 《宁波通讯》2014,(21):86-86
<正>书名:《看不见的乡愁》作者:张全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这本书不仅献给故乡宁波,也献给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丢失传统的中国。许多年来,作者一直在无边的大地上寻访那些有意味的建筑,并一往情深地用镜头讲述建筑的故事,用文字描绘乡愁的色彩。从寂寞的桥梁出发,再到祭祀先祖的祠堂,庄严宏  相似文献   

16.
两城小祠堂早年出土于微山县两城村,画像三块,分别为小祠堂的东西两壁和后壁。 祠堂北壁画像高67厘米,宽104厘米,画面正中是一座建筑,四阿式顶,前面敞开,两立柱刻画着花纹。男女主人抄手端坐在屋内,男右女左。来宾居男主人右侧,里外各两人,皆戴进贤冠,其中室内两人捧着策板俯首躬身站立。左侧立两侍女。屋顶左右两凤凰,皆口衔丸丹状仙药,预备赠送人间。凤鸟之间有两披发  相似文献   

17.
杨树荫 《浙江经济》2014,(15):62-62
人倘若没有隐私,恍如活在玻璃橱里,谁都可以看,一览无余。 中国人似乎从无隐私的概念。农耕时代,同宗同族,世代祖居,朝夕相处,同一座祠堂祭祖,同一座祠堂议事,家家户户可谓知根知底。一个村坊里的大事小事,众目睽睽之下,纤毫之差,竟难逃遁。  相似文献   

18.
宗祠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类珍贵文物,摒除其所包含的封建迷信因素具有很高的审美、文化、历史、艺术及科考价值。文章以被誉为"中国祠堂精华荟萃之地"的湖南省洞口县的宗祠建筑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口县宗祠旅游开发的分析,试图找出洞口县宗祠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希望能使更多的人领略到宗祠独特的魅力,以便促进洞口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昨天,通知上说邵家村有“洋东西看”,方圆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象潮水般涌向邵家祠堂。黑压压数千人挤满了祠堂内外。刚从水深火热中生活过来的乡下人,见到了他们不但从未见过、而且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叫什么“电影”。  相似文献   

20.
方琳 《宁波通讯》2014,(15):54-55
<正>今天我们站在先辈们围垦的圣土上/追寻渊源,求索前行/用创新的思维、开放的理念/为子孙后代造就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傅家路这是写在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文化礼堂内前言展板上的一段话。傅家路村文化礼堂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两层楼建筑,黑灰色的砖墙,镂空设计的木质门窗,足以让人忘记身处农村。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支书陈沸沸讲了这么一句话:"教会有教堂、念佛有佛堂,大户人家有祠堂,共产党没有堂,怎么办?所以要建文化礼堂。"或许就是这句话,使得文化礼堂项目获全票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