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卫星雷达高度计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用于海洋环境测量的遥感器,其测量的产品包括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雷达高度计测量数据的进一步反演结果,可以应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海洋气候与环境、海冰监测等,是测量全球范围内的海面高度变化、海洋大地水准面、极端奈件下的海面高度异常、高分辨率海洋重力场、海底地形等等重要手段,同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庆与世界》2014,(10):85-85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8月31日发表题为《南极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全球》的文章称,对19年来收集的卫星数据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冰川融化产生的淡水导致南极洲附近海平面上升,且上升幅度比6厘米的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厘米还多。  相似文献   

3.
全球出现大范围变暖,海平面在21世纪前十年的增长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对比来看,我国在相同时间段内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很多。因为地理因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普遍较低,海平面上升对其威胁更大。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据统计,沿海的11个省市人口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0%,全国56.60%的主要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渤海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趋势和现状,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渤海湾区域的影响,以期向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提供生态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这也成了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青岛市即墨区为例,本文对高端海洋制造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政策梳理,对经略海洋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得到传统与新兴海洋制造业发展特点;采取SWOT分析方法对海洋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一系列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南北极气候系统在全球变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地区域将前所未有地为人类提供航道便利,提供其它区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成为可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区域。但是,人类对复杂的极地大气-海洋-冰相互作用以及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和高纬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极度缺乏了解,所以极地气候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如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问题,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重要机遇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众多海洋经济发达国家共识。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推进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着"技术路线分析—知识产权布局设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政策供给"的产业发展逻辑主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早布局,抢占产业链高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延伸科技兴海战略,深化海洋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浙江虽是陆域经济资源小省,却是海洋经济资源大省,有无与伦比的海洋资源:全国最长的宜开发海岸线、约占全国40%的海岛、最大渔场、全球最大综合港、约占全国40%的潮汐能和50%的潮流;沿海旅游资源齐全,有多个国家、省级风景区和海洋旅游单体;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中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海洋资源的富足使浙江早把眼光投向海洋,尤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为发展海洋经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和自然资源的宝库。海洋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是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岸带、海岛、航道、水体、海底空间;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盐差能、温差能、风能等;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洋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有:一是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开发最多的是油气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油田的最终可采储量接近一万亿桶(约1400亿吨),约占全球油气总资源量的45%。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海洋正成为人门持续关注的热点. 海洋是全球主要的贸易通道.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完成的集装箱革命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1970年,世界前25位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合计只有352万标准箱,2011年已达3.0亿标准箱.1970年,名列全球前4位的集装箱港口奥克兰、鹿特丹、西雅图、安特卫普全部位于欧美,2011年,全球前4位集装箱港口已变成了上海港、新加坡港、香港港和深圳港.依托海洋通道,全球经济总量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是海洋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海域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文章试图探寻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正趋于转好,逐步体现出两大系统的区域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我国是陆海兼具的国家,不少海域存在海洋争端。究其原因有海洋利益成为全球争夺焦点、国际力量的变化、中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美国重返亚太等。海洋争端影响和平与稳定、侵害我国海洋安全和海洋经济的建设。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们必须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军建设、加强海洋安全合作、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海洋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取向。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必须有海洋科技特别是海洋科技创新研究体系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浙江的“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从规划试点正式走入全面实施阶段。宁波是海洋大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在海洋资源大开发之际,实施科技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海上宁波”的重要举措,更关系到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将使印度损失数十亿美元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印度部分地区,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50年前海平面将升高1米,这意味着海水将吞没印度57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其面积相当于文莱。科学家们在对气候变暖将对印度某些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上采用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对多个领域进行服务,例如工程测量、汽车导航、海空定位等领域。GPS,即卫星全球导航系统,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GPS信号接收机。本文就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海洋信息化发展实践的比较性研究,认为构建智慧海洋是我国必须要抓住的时代机遇,应从重点发展,多方协同;全面整合,全球感知;技术攻关,资源共享;装备研制,自主创新等方面推进我国智慧海洋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变暖和海水酸化,进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本文以海水变暖和海水酸化为视角,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水变暖会影响海洋动物体内的生物酶,进而影响海洋动物的新陈代谢;海水变暖会导致海平面高度增加,对沿海的河口、滩涂、红树林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海水变暖会导致南极和北极冰山融化,破坏极地海洋生态系统。海水酸化会影响钙化动物的钙化进程,影响新陈代谢和繁殖等功能,对海洋中钙化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海水酸化还会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类社会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各种观测数据已显示:全球平均气温在1906年至2005年的100年间上升了0.74℃,近50年来(1956—2005)增温速率加快;山地冰川、积雪和海冰的面积大范围减少,全球海平面逐渐上升;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牧业、森林、水资源和海洋带等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21世纪是海洋世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海洋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 000km  相似文献   

20.
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以及对地球环境和气候的巨大调节作用,成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已成为当今世界海洋技术领域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