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蔡凡 《特区经济》2012,(9):199-200
深圳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走出一条更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低碳城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低碳城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召开,深圳国际低碳城首次见面让让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开放导报》2012,(Z1):70-95
前言全球气候问题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重大国际问题,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二氧化碳强度40%~45%,这必将分解到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成果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的进一步加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如何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每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对低碳经济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国情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印  王敏洁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6-179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目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应该借鉴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在加强法律和政策支持、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对外向型经济体行稳致远至为重要。本文以依赖外贸的深圳龙华区为例,一方面,对经济运行、土地压力、消费能力、投资环境、对外贸易展开分析,揭示"双循环"战略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对产城演进特点和国外相关经验搜寻归纳,阐释"数字产城"战略的合意性。肃清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脆弱和城市创新治理滞后,提出"内循环+数字产城""外循环+数字产城""双循环互促+数字产城"三条产城创新发展路径,实施产业创新和城市创新双向互动政策达到城市经济社会迁跃式发展,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实行中长期双循环策略提供深圳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为各类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是撬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有力杠杠,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国始终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组织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深圳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本文将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深圳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优势,重点研究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创新途经,并最终为深圳构建碳金融体系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深圳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最大陆路口岸等方面的优势,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11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齐头并进,内资、外资、民企出口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均远高于出口总额的增幅。由于深圳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使得深圳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创8年来新高。据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8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增长23.5%。本市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年来最高。特别是实现了5个“1000”的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73.99亿美元,增长34.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65.16万标箱,增长39.8%,跃居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第4位;机场吞吐量达1084.28万人次;年度新增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000亿元。深圳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不仅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和条件,而且国际科技合作也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开放导报》2012,(Z1):110-112
深莞惠三市交界的"坪新清"地区,荷兰和中国学者建议联手打造一座世界级"生态知识城"(深圳商报记者钱飞鸣)北京,荷兰建筑者的灵感变成了中央电视台的"智窗大厦";广州,荷兰设计师的妙想衍化为亚运会开幕式上流光溢彩的"小蛮腰";深圳,荷兰的专家团队正在研究建立一座"生态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本文在阐述深圳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条件以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筑碳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城镇化后期,随着服务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能耗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时,碳排放总量控制要考虑现有存量和未来增量。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以建筑能耗限额作为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的基准,综合考虑了建筑能耗模拟值、现在值和增长潜力,综合了现有法律和能耗监测基础,并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为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一陆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文章介绍了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本类型,总结了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城市的实践模式和基本经验,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积极参与是加快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光参与是不够的,还要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上去下工夫。根据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六个因素,都与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因此,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就不得不持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本文主要从层次性角度,将农业主体分为宏观主体、中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三个层次,来探讨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政府在建设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监管者、提供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外国政府在低碳制度设计上的成功经验,以期对中国发展低碳城市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生产工业基地和健全的产品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WTO的加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通过建立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经济、研发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从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民族品牌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及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分析模型,论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其他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欣 《新疆财经》2006,(1):51-54
本文对乌鲁木齐的城市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乌鲁木齐城市经营的战略选择是建设立足西北、面向中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并进一步提出实施这一战略应采取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物流的引入是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和爆炸式增长的城市交通所带来的挑战。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整合运输、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等来提升城市货物流通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物流的运营系统包括城市运输领域的所有相关部分,并整合了所有的物流服务环节,如城市集运中心、最后一公里配送和逆向物流等。本文阐述了如何实施该运营系统,以全球领先的物流公司的大量实践说明其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低碳中国中的新疆:地位、挑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露露  高志刚 《新疆财经》2011,(2):41-44,60
自2009年气候大会作出减排承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国内各省市也积极参与实施。新疆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份额很少,但资源丰富,是能源输出省份,也是国家的能源基地,虽然目前新疆的碳排放总量不大,但其增长速度和万元GDP碳排放量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在能源结构、经济水平、交通运输和装备技术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因此,本文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新疆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两江国际汽车城规划建设中招商引资困难的问题,结合两江国际汽车城的实际情况、资源条件以及发展趋势,设计了匹配式管理模式.在阐述匹配式管理模式内涵基础上,对匹配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框架结构、匹配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管理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