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邬跃生  刘卫平 《价值工程》2011,30(2):263-265
本文在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该差异思维根源的基础上,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语言实际,提出了一个以网络为依托,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校正,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写出合格英语文章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郑崴崴 《民营科技》2010,(6):280-280
韵律是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在造型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韵律已成为反映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手段,更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素之一。韵律的美感不仅体现在建筑单体造型中,也表现于建筑群体空间组织上。现代社会对于建筑韵律美的体验却有些迷离莫测,既有鲜明规则的韵律,也有自由多变的韵律,更有甚者完全打破传统的、强调和谐统一的韵律法则,从一种破碎和不完美的角度来拓展人们对建筑韵律的体验。在研究韵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韵律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分析建筑韵律的艺术特征,从中归纳出建筑设计中韵律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文中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红梅 《活力》2004,(11):111-111
一、语言障碍1.语音障碍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体系,二者在语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构成学生听力理解的第一个困难。  相似文献   

5.
吴艳华 《价值工程》2011,30(35):217-218
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的重要一项,最能反映一个人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却一直是困扰英语专业学生的一大障碍。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了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探讨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在结构上、语义上、表达方式上、使用频率上和时态上几个典型方面进行比较论述来分析和比较英汉被动结构。通过语言对比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乔翔 《民营科技》2008,(11):79-80
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特殊句式,其所属体系、句式结构、用法限制都存在差别。对英汉两种被动句的比较研究将加深对其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文中通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探讨英汉习语互译时可以运用的方法,例如直译,意译,以及增补法等。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流中的称谓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曙 《价值工程》2011,30(9):326-327
称谓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中,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就英汉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由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称谓语的差异,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便于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商务英语翻译应该遵循语用等效原则,因其受到英汉两种不同语言规律和文化特征的制约,所以在翻译是应该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上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英语属形合语言,而汉语属意合语言.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上的具体差异予以探讨,即英语倾向于形式分析,从小到大,突出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汉语倾向于整体思维,从大到小,注重主客体融合.  相似文献   

12.
各种语言间的"比较"存在着认知的相似性和表现的差异性,比较范畴的研究对语言研究,尤其是语法研究和语言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认知语法中的凸显理论对英汉比较句式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发现:英汉比较句式中的比较项都在生成过程中得到了凸显;英汉比较句式的语序即被比较项的位置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缘于英汉比较句式在语义生成过程中凸显方式的区别;英汉在语言形式上的这种差异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列举了几种典型的颜色例子,从文化角度谈谈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审美心理使颜色的意义产生差异.以"绿色"为切入点,阐述了色彩词语的各种文化表达和引申用法,消除英汉颜色词在实际交际中的障碍,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谢丽英 《活力》2005,(2):69-69
运用动物比喻事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英汉文化背景、民族习俗的不同,在翻译时存在着动物形象相互转化的差异。只有在了解两种文化的前提下,才能使译文更好地体现原文。  相似文献   

16.
安然 《活力》2011,(1):71-71
本文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里对基本颜色词的情感隐喻化认知,分析了基本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数字运用的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数字的实际应用既有人类对数字相同的心理认知所导致的文化巧合,也有不同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环境以及不同语言系统自身特征而造成的文化差异.本文针对上述因素着重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运用上的文化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些数字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姜峰 《企业导报》2014,(16):180+182-180
本文通过分析英译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除了修辞功能等值之外,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强调意合。总之,英汉两种语言的多样灵活性决定了英汉互译实践时应灵活运用其不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语和发音都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就业和实践必备的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和纠正发音,是一个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的教学任务。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在语音教学中,将会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维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但是,很多英语的学习者由于不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在写作中总是试图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英语表达上,结果错误频出,造成了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笔者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学生习作进行错误分析,探讨了致使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