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从木材流通应遵循的规律和所处的环境着手,提出了木材流通的发展策略。并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木材流通的体制、机制、主体等问题。木材流通的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向市场经济并轨势在必然,但在具体处理上,不能一蹴而就,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木材流通模式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木材流通体制经历了从统购统销到市场自由流通的变迁,木材流通呈现了渠道多元化、流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但我国木材流通仍存在市场初级化、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行为不规范的问题.理想的木材流通模式应有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规范的市场经营秩序及合理的木材营销网点,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实施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木材流通体制的演变、某些国家木材流通体制进行了简略的描述,对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的木材流通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木材流通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从而提出木材流通体制改革的框架与运行。木材流通的基本策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建立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木材市场体系,创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功能,促进供需矛盾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我们对木材生产和分配采取了国家统购统配、统一包下来的办法,流通渠道单一,木材价格固定,严重背离了价值,阻碍了价格机制的发挥,以致林区农民没有真正成为林业商品生产的主人。1985年南方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统配,开放木材市场。实践证明,木材流通体制上的  相似文献   

5.
流通是经济运行的动脉,是社会产品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对林业而言,木材产品的物畅其流,是林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木材流通情况,主要受本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林业经营状况及木材市场的供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介绍日本自明治以来木材市场的流通变化情况及笔者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林区经济,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森林资源保护原则;二木材流通经济原则(即加强木材商品流通速度,减少流通费用);三协调木材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物质利益分配原则。木材统购统销时期和木材市场开放初期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完全计划下的木材商品流通经营体制,还是完全市场调节下的商品流通经营体制都无法保证这三条基本原则的全面贯彻。因此,木材流通经营体制的改革必须是这两种典型体制,并以计划为主的不同比例、适度的融合。本文正是持这一思想来介绍、探索尤溪县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7.
我省集体林区木材市场开放以后,对于搞活木材流通,解决用材、卖材的困难,促进营林造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木材经营的开放、搞活,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是关系到理顺木材流通体制,把林业生产纳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木材流通现状、问题我国的木材流通体制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虽然主管部门多次变化,但一直实行的是以计划为核心,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的分配体制。林业企业只管生产,不管流通,生产的产品均由国家按照统一价格调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1985年中央决定放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木材市场情况,要搞好木材流通,活跃林业经济,应加强对木材流通的管理.一、加强计划管理,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木材生产和流通的主要部分必须纳入国家计划轨道,而市场调节应放在从属的、次要的地位.方法应是:在林区,每年年初可采取由下而上申报用材采伐计划,根据当地森林资源,按照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统一平衡(有的还可采取与营林任务完成挂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南方集体林区木材放开经营以来,我国木材流通已经逐步由计划转向市场,形成了以国有木材生产企业、大型木材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多成份、多渠道彦形式的木材流通体系。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木材是通过市场流通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已经起着决定性作用。1.我国木材市场的现状我国的木材市场建设从1990年开始认识。酝酿,1992年着手运作,已建成2个国家级、9个省(区)级区域性的“高起点、规范化”的木材、林产品市场,这些市场已经和正在引进期货机制,完全按商品交易所的模式组织交易和进行管理,建立…  相似文献   

11.
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全国范围内木材市场体系的建设迅速向前推进,市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形成,木材流通已由封闭式的计划供应形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多渠道流通。国家指令性统一分配的木材比例大幅度下降,由木材生产者自销的比例逐年增多,木材流通的市场机制已经启动。在这一新形势下,宏观调控是否必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谁?调控主体的功能又如何发挥?这些是关系到木材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对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标志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林业部门来说,它为社会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木材,所以改革木材流通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木材市场,是林业部门进一步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此,林业部门在各地建立了很多级别不同的木材林产品交易中心,旨在加速木材市场的形成,完善木材流通体制。我们亦因此对当前的木材市场状况,木材交易中心在形成和完善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交易中心的作用,加速建立和完善木材市场方面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有它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国有林区的木材流通,也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的产品流通。因为,集体林区与国有林区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都不同,而森林资源又不能“有水快流”,木材是限产的。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体制,既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扩大。森林要管住管好,流通要放开搞活。因此,我们在研究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体制时,既要研究木材从生产者手里离开到达消费者手  相似文献   

14.
尽管人们在木材的长期供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木材市场动态模型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木材市场的动态模型。在充满竞争的木材市场流通过程中,必须根据木材市场洪求变化随时对林分进行调整。调整的过程受到供求变化时的最初价格、长期的渐变价格、采伐林龄及采伐强度的影响,林分调整的结果,是使其达到按 Fanst-mann 轮伐期进行经营管理的新的稳定林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木材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国有森工企业改组改造,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由自发形成、自觉培育转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因此,大力培育国有林区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提高其总体水平,完善体系、规范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国有林区木材市场建设的重点。1.发展区域性木材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是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的骨干,是地区间产销衔接的枢纽,直接关系到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制的建立。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主体,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木材经营的放开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木材经营由过去计划经济统一归属木材公司主渠道经营为千家万户进山收购经营,给林业专项基金的征缴带来很大的难度,引发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木材生产流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来自怀化林区改革难点问题的调查报告陈晓忠,史亚兰为了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今年怀化林区加大了对木材生产流通的宏观控制力度,实行声林业部门经营单位一家进山收购,多家经营”的政策措施。这项政策一年来实施效应如何?笔者会...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开放木材市场后的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木材公司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般说来,各地的地理条件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木材公司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不能采用统一的生产经营方针与目标。但它有一个共同点,多数是以木材购销为主,並有一定的木材加工能力,受外部环境的制约。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也有共性的一面,本文试图对经营思想、目标决策、分权管理这三个有共性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木材流通体制,培育木材市场,逐步建立与完善木材市场体系,是当前南方集体林区面临的进一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组织科研、教学与林业管理部门的同志,以福建省三明市林区为基点,研究深化木材流通体制改革,探讨培育木材市场体系问题,以寻求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林业产业经济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和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对国外粮食管理和经营的有益借鉴,促使我们选择“四分开一为主”的粮改大思路。所谓“四分开”是: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分开;粮食储备和经营分开,国家粮食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分开;粮食新、老挂帐分开。所谓“一为主”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第一,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即粮食责任分开建立以统一粮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同为基本框架的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的体制,是对传统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中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