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当代人及其后代子注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法理应对此作积极反应,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法律形式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目标予以固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加以确立,使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日内瓦票据法系为了遵循票据行为的独立性原则,认为票据伪造不影响其它真实签章的效力,付款人在付款时只要尽到形式审查义务,善意且无重大过失进行了付款,则发生付款的效力,免除付款人的票据责任.然而,英美法系票据法认为,伪造的签名无效,等于空白,不发生权利转移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合同呈现出格式化的趋势。保险公司利用不公平、不合理的保险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日趋严重。为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合同自愿、公平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保险格式合同的管理,建立起以立法规制为主,结合行政规制、司法规制和自律规制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5.
宪法观念作为一个国家宪法实施的构成要素,有其独特的生成机制与实践价值,是事关宪政建设成败的深层次因素.因此,将宪法观念作为审视我国当前在宪法实践方面遇到种种问题的思路,不失为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7.
8.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中,再次强调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根据现行宪法第5条的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 相似文献
9.
1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深入,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的司法实践更是将其视为法律渊源而具有裁判之效力。劳动规章制度之效力来源源并非是法律的授权,亦非契约的合意,而是基于其定型化契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宪法与法治建设和时代与社会现实休戚相关,社会转型下的宪法变革,不会引发新旧社会之间更替而产生的宪法质变,它是在同质社会发生结构变化和体制转型情况下,宪法规范、宪法结构、宪法实施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发生的较大局部性变化。宪法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首要前提是具有正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合法有效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铁路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的合法依据,也是司法机关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判案依据。本文分析了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必要条件和欠缺合法要件的法律后果,阐述了劳动规章制度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指出合法有效的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具备制定主体适格、内容合法,切实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和告知义务,且不得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相似文献
14.
合法有效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铁路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的合法依据,也是司法机关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判案依据.本文分析了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必要条件和欠缺合法要件的法律后果,阐述了劳动规章制度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指出合法有效的铁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具备制定主体适格、内容合法,切实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和告知义务,且不得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相似文献
15.
16.
公司营业执照的法律意义 我国公司法第3条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该条规定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成员(股东)与公司相分离,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其次,公司属于企业,是民事主体的一种类型,设立目的是通过经营行为营利,具有经营资格。依法成立的公司同时具有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 相似文献
17.
荷兰宪法学家马尔塞文和唐提出有别于西方主流宪法理论的经验主义宪法职能理论,认为凡是成文宪法--无论其具体内容有何差异,无论其配套制度是否完备--都履行着四项基本职能,即转化职能、信息职能、规制职能和疏通职能,成文宪法的绝大部分政治使命均已涵盖在这四项职能之中。该理论从政治发展维度上论证了后发展国家的成文宪法在“国家构建”方面发挥着较其他目标而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实现权力制约和提升政治文明等目标方面同样也有显著建树,但与西方国家宪法履行相应职能的具体机制有明显差异。这一理论拓展了分析中国宪法职能的学术视域,对观察中国宪法实践的进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寻求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这必须在宪法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意味着要求现行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