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华 《发展》2011,(1):116-117
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在体制、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健全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评估体系;创新发展思路发展农村文化;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繁荣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则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章针对美丽乡村——承德县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就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并针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前进 《魅力中国》2013,(29):28-28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需要。加快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摆在全市各级政府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沈永富 《发展》2014,(4):87-88
正一、边远山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新农村文艺会演等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向各村配发了许多文化设备如影视、网络、锣鼓、乐器、演出服以及文化体育器材,还配套补助一些经费,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为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人们的价值认同,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在社会意识中实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不应仅局限于社会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也就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快车道。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是保障国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也符合了我们党的"二为"方向和"三贴近"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作为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的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发展的势  相似文献   

7.
马倩 《理论观察》2011,(5):168-16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所在。是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是农村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不断萎缩,公共文化增长遭遇瓶颈。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公共文化缺失的深层原因,阐述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意义,揭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载体,以2013年浙江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契机促进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组织建设,落实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硬、软件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新时期,如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要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作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龙头单位的县级文化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霍邱县文化馆坚持立足实际,贴近农村,服务农民,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农村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就具有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哲学诉求。实现"文化强国"具体的三个途径: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党的革命传统,提炼红色文化;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宽松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上也要有全面的发展。促进农村文化有更长足的发展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要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发掘农民自身潜力,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入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星子县蛟塘镇充分认识做好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了农村老年体协的作用,丰富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式,拓展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渠道,创新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载体,建设了一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新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4,(15):48-51
<正>编者按:去年以来,我市根据省、市部署,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为核心,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建设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2家。这些礼堂多建在村头,由群众当主角,传播主流价值和最朴实的乡土文化,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由此也成为农村新的文化地标。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赋予农村传统文化时代行特征和崭新的面貌,坚持与时俱进;又要充分发掘其蕴藏在农村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推陈出新固然重要,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农村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玉霞 《杭州研究》2009,(2):161-163
杭州市临安昌化的岭下村,被誉为“文化村”“教师村”,最近又拿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成果《岭下村志》。笔者有缘第一时间读到了这本村志,感受到深厚的农村文化底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输入条件的问题,更是一个扎根内心和精心培育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并通过入的内在的心理动机起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针对农村文化的现实提出问题,特别是对传统的方法和工具更要善于利用,使国家的殷切期待和战略性投入转化为农民的发展欲求和内在驱动力。最后浅议了村志这种文本形式的文化产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特定价值,主要是对农民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引导作用,通过名誉激励机制,有利于维护农村的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发展农村文化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指出了农村文化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大院"是农民自发创建的一种基层文化组织形式,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平台。建设好农村"文化大院,"应充分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各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秀花 《发展》2014,(10):58-5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文化建设却还比较落后,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当前武威市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武威市非常注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在夯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下功夫。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4个、村级服务点1 114个、覆盖99%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93个乡镇全覆盖,农家书屋已建成1 125家,覆盖100%的行政村。目前,在核心区的农村综合社区、自然村新建农家书屋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