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宗教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否根据社会性质和状态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是决定宗教生存状态和变迁的历史规律。同时,宗教的精神慰藉功能、道德教化功能以及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科学的填补,反之也为社会所需。因此,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和社会需求双向关系的基础上,汲取宗教中的有益因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将“仁”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倡导“仁”与“礼”的内外统一,强调“忠恕之道”的践履。这些思想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施教过程中,要贯穿“爱”以明规范,明规范以张扬爱,教育学生践“忠恕”以修身。  相似文献   

3.
“80后”与“90后”大学生道德的同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在与传统道德取向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同时,又因其所处的社会舞台背景不同,而各自彰显出独具一格的面貌。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80后"与"90后"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如何在求同存异性的空间中延续与变更,继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道德建设原本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人不恰当地提出了要进行“道德重建”。从系统科学的分叉理论的视角,可以剖析出这种“道德重建”论的谬误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齐连山  罗庆平 《新智慧》2006,(12):52-53
理财,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财工具外,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一双与别人不同的理财“眼睛”。  相似文献   

6.
在2008奥运年里,我国高校迎来"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整体道德素养都是较高的。但在道德理想与道德践行脱节、重视"自我",缺乏为社会的自觉以及道德观念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等方面的特质却与80后相同,而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则彰显出与"80后"大学生不同的新特点。我们通过对比"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同异性来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他们,从而为建设和谐校园和开展有效地道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儒学史上的“中”“和”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是儒学中两个重要范畴。《中庸》首次赋予“中”“和”以道德本体属性,朱熹则建设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以“二分”为原则的意义系统,已发未发、动静寂感等均被统摄于此系统下。刘宗周反其义而言之,以慎独为宗,主张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再度贯通“中”“和”、体用、已发未发,使“中”“和”浑融一体。王夫之则重释“中”“和”、体用概念,把前人之“中”“和”均视为“体”,把“体”引发的道德实践与施行视为“用”。表面上,王夫之与前人只是“中”“和”体用观念的不同,而实际上,王夫之的“中和说”实为儒学内的自我解构。这种解构或可从一定角度显见宋明理学到清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反思金融危机需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信心要以信用为基础,信用被亵渎会带来可怕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正确的财富观是信用体系的核心。要历史地看待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设定。我国信用体系滞后已经成为“瓶颈”问题,要加快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公民”建设。  相似文献   

9.
卜辞有“立中”,建中之地在中央,民众从四方汇聚,尚中意识由此而产生,“中”在卜辞中兼作氏族社会之徽帜与测风之仪,作为氏族社会之徽帜,“中”与权力,法制、道德等有关;而作为测风之仪,“中”又与度有关,先秦尚中思想的发展,始终脱离不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尚中学说在《易经》中已建立基础,中间又经儒、道两家的发挥,到《易传》时已臻成熟,《易传》的中道思想实际是兼取尚中说精华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道德体系迫在眉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关键在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是社会经济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点的内容。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师德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观需要,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客观要求。从师德体系内诸要素的联系中,运用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内因外因以及实践的观点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抓好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社会成员以一定的方式与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经济关系体系,形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生产资料归属关系的经济制度,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所有制是经济范畴,属于经济基础,只要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就存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一定所有制关系所特有的法的观念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①所有制的法律形式表现为所有权。所有权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确认的财产…  相似文献   

13.
陈新辉 《企业家天地》2007,(12):145-146
大学特有的精神实质要求大学在市场经济中"出世"(远离经济市场,脱离世俗,追求精神本质),大学的生存现状又需要大学"入世"(应社会之所急,培育社会之建设者)。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大学如何处理"出世"与"入世"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学前途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一国两法”的法律体系也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及宪法学说的极大丰富并成为跨世纪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良知是一种人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王阳明的"良知学"将"良知"作为其思想的核心,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关怀。本文以良知为主线,通过对王阳明"良知学"的主要理论渊源的梳理、"良知学"的学理内涵的阐述以及对阳明后学的"良知学"的简要阐述来揭示出"良知学"的时代意义。"良知学"的时代意义就在于通过道德自律,人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在整个社会中就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关键在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官德”修养是治国从政所必雷,人们呼吁、企盼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而“官德”规范体系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主导,“官德”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我国的道德建设作出努力,为把我国建设在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叶陈刚 《新智慧》2004,(8B):3-4
从社会经济与伦理道德发展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推崇道德至上,用伦理道德规范经济活动。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从属于伦理道德思想,“道德人”成为社会的主导,从商服务经济被社会所轻视。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重农抑商”思想的道德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将引起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由于进入网络空间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对传统道德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挑战,要求人们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去解决。同时,网络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道德的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道德建设探讨了以德治国的社会功能。阐述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相适合的道德体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