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天地》2005,(6):8-8
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产业转移以及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湖南正在成为承接“两大转移”的重要基地,成为越来越多客商关注的热土。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演进和变迁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我们在强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产业的进步与优化。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湖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已经为湖南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湖南制定怎样的战略对策,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产业低梯度区的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要化解这些不利因素,顺利承接产业转移,需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承接基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5.
集群式产业转移是指某一产业链生产要素集中向某一地流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的过程,它是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一种主流转移模式.在集群式产业转移进程中,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是一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传统市场型产业集群和高科技市场型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战略选择上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为承接地政府在宏观上制定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提高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就迫切需要加强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为广东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乃至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章将广东省放置于整个国际环境平台中,首先分析了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广东省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及外资来源分布等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最近我们通过对西部城市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归纳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八种形式,并对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开放水平;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有序转移。重庆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自主财力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从产业梯度、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分析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群缺乏、劳动力资源水平低、政府行政效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抓住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河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环境、配套、人才和载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辽宁省1982年以来近30年的数据,分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及提高三个产业增加值的作用,并从资本效应、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剖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辽宁省应该进一步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质量,把"五点一线"全面开发战略与"两大基地"和"三大产业"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多种措施来充分发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资本效应、出口效应和技术效应。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江苏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为我省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背景下,分析我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必须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要引导各地区承接不同梯度和类型的产业转移,形成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大城市带大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并推动大量的传统工业逐步向主城以外的区域转移。承接模式主要有要素注入式的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以及“产业转移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文章提出: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承接的目的是培育优势集聚产业,承接的重点是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有鉴于此,文章立足承接地,并以滁州为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及承接对策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因成本上升,生产难以为继,开始大量向西部地区转移。最近我们通过对西部城市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归纳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八种形式,并对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