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是指由政府组织推动、农户自愿参保、财政资金补助、保险公司经营、以农民居住用房为保险对象,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房屋损失予以赔偿的保险制度。近年来,针对广西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比较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依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援助、政府救灾压力大的现状,自治区财政从防灾减灾、增强农村居民防御灾害能力、提高政府灾害救助水平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灾后重建工作往往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公益信托作为信托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直至"5·12"地震爆发后,中国才出现了首个真正意义的公益信托,通过探讨公益信托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分析其在灾后重建中的重大作用,来完善抗灾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颉 《生产力研究》2012,(10):135-136,144
江西省自然灾害因灾损失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并逐渐增加的趋势。影响江西省自然灾害因灾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区GDP、人口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教育水平、卫生医疗机构数量以及救灾支出等,影响程度各有差异,根据分析结果,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政策应当包括防灾减灾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政府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体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由于自然灾害救助的公共性、公益性特点,使得国家财政投入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但是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财政投入责任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规范、组织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就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加强中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投入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资金的筹集是需要率先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灾害重建资金筹集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从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以及渠道与方式的结合等方面论述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的筹集。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资本化的角度来阐述新疆民族文化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针对新疆民族文化的特点提出开发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实行民族问题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当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根本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推动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二是维护了祖国统一;三是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进步;四是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相适应,全面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最近十多年发生了多次特大自然灾害,其中一些灾害引起了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关注。应该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特征,对自然灾害引起的各种经济损失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灾前经济损失、灾时经济损失和灾后经济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进行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研究时,必须重视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区分,深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本文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对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行简要的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为保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的语言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双语制度,在司法过程中实施"双语诉讼"制度。实施双语诉讼制度遵守了联合国人权宪章的规定,维护了少数民族诉讼语言选择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多元化,却未能尊重国家语言主权、未能促进语言文化融合、未能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发展权。  相似文献   

12.
宪法要求国家在公民因突发事件的打击而陷入困顿时承担主要救助义务,以维持其相当水准的生活。我国目前以自然灾害赈济为中心的公共危机救助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危机的发生和灾民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公共危机下的社会救助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什是我国维吾尔族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90.6%。以喀什地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发展新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对喀什地区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灾害程度不断加重、因灾损失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本文分时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灾害应急救助系统,以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出现的重大转变,最后提出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并具体指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应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打开我国的版图,少数民族聚居的九省、区几乎占了我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能设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情况下,而中国的经济可以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面对着如此重大的历史任务,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如何来谋求发展呢?高言弘教授主编的《民族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以一股强烈的创新、开拓意识和求实、严谨的学风开垦了这一片学术领域中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7.
明代广西的农民起义,往往与田土问题密切相关。史载:“凡大盗,起于官差之扰、田土之争”,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农民阶级斗争的特点。由于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田土之争”又与民族斗争相联系,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飓婷 《时代经贸》2009,(11):147-148
2008年我国接连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社会中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保险带给人们抚慰的同时,也看到了我国保险在救助中的严重缺位,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法和比较丢进行研究,立足于保险的风险分散与损失补偿功能,分析家庭财产保险发展滞后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家庭财产保险的创新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是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迫切要求。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就广西来说,尽管近些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各族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较低,特别是贫困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扶贫开发任务相当艰巨。民族地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斥着对自然灾害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回应,灾害救助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正是社会成员应对灾害的有力佐证.当前自然灾害体现出的新特征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独特优势成为新时期我国政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必然选择.要推动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灾害救助,政府需要坚持协同治理理念,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政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