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同认知和理性选择,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尚存在众多约束条件,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频发.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自身利益与相关者利益”、“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自身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多重价值博弈均衡解.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是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得以机制化、体系化、长效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为和合管理”以和合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理念,以“人为为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在企业树立“人为和合”价值观,以和合系统整体设计、调适企业组织与运行,员工以自我管理为基础,由“己身和合”到“群己合和”再到“组织和合”的“人为和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史来考察,经济学中企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等三个阶段.从中国“道”哲学来观察,企业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由注重“阳”——“有形”资源和“实体资本”,进而发展为注重“阴”——“无形”资源和“虚拟资本”的阶段,最后达到“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结合,“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结合,强调“阴阳和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显示了把企业中“有形”资源、“实体资本”与“无形”资源、“虚拟资本”结合起来分析考察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哲学现,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职工成份中,“近亲”人数不断增加,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加强对企业内“近亲”的劳动管理,成为人们普遍议论的热点,也是各级领导在企业走向市场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现就企业“近亲”的含义、成因、利弊以及管理谈点粗浅看法。 一、“近亲”的含义 所谓近亲,是指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以及岳父母、公婆、叔伯、姨表、姑表、姑嫂、叔娘、兄弟、妯娌等旁系关系同在一个企业工作。 经对二十六个企业摸底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中“近亲”人数占总人数的 24%以上,集体企业中“近亲”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有的高达35%。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近亲”人数高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乡镇企业“近亲”人数高于县属企业;流通企业“近亲”人数高于生产性企业;企业领导的“近亲”高于一般职工;劳动条件好的岗位“近亲”人数高于劳动条件差的岗位;少数企业的管理、财会、文秘、后勤等岗位几乎被“近亲”占领,而苦、脏、累、险岗位几乎没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慈溪市企业经营者协会自1999年5月成立以来,重视给会员企业经营者“进补”,多管齐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让他们脑袋“富”起来,身板“硬”起来,增强企业抗风浪的能力。 引才“传经” 自成立至今,协会先后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庄越挺、上海证券交易所博士陆泽峰、日本模具专家岸本善男等到慈溪,讲解“产品创新与开发”、“证券市场与上市公司”、“模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课题,百余名会员企业厂长(经理)分别听了课。协会下属的年轻厂长(经理)分会也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程秀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  相似文献   

6.
员工职业发展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目前已经进入员工“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的高发期。构建员工纵向、横向与同心圆发展的职业发展三维模型,更新职业发展管理对象和管理重心,平衡企业中职业发展阶梯宽度、长度和频度的关系,将是现代企业缓解或消除“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石军 《江南论坛》2008,(3):25-26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几年,大家对倒下的民营企业应该记忆犹新:“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标王”折翅、“小霸王”别姬……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原因之一是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民营企业主没有注重人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跟不上快速前进的时代脚步。  相似文献   

8.
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历了“扩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战略调整”等阶段,其产权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完成了由“政府权威”到“企业权威”、由“计划配置”到“市场交易”、由“战略工具”到“法人实体”的跨越,这一跨越以市场化为方向,沿着“政府退出”与“市场进入”的路径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产品质量、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软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关乎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笔者在分析“潜规则”、社会责任、企业“软安全”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潜规则”与社会责任价值博弈的企业“软安全”管理模型,提出社会责任与“潜规则”价值博弈时的四项检验,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软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展历史与企业性质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凌  李丽 《当代财经》2003,(10):71-74
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古代企业组织的萌芽阶段、近代企业组织的产生与演化、现代企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从逻辑的角度。辨析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企业生产观”。以及现代企业理论的“企业契约观”。考察企业的性质应该从“生产性”和“交易性”两个方面进行,将企业归纳为是一种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通过特定的合约而形成的生产性组织。  相似文献   

11.
企业如何“看待”顾客 ,决定了企业如何“对待”顾客 ,决定了企业会如何“处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了企业与顾客之间一切活动的“导向”。为了探讨“企业对消费者持何种观念”,笔者对2 0 0余家企业的 6 4 8位中高级主管进行了调查 ,并综合分析了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凸显“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的管理“文治”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管理战略构架多方面的深刻的变化。顺应这些变化,“文治”时代的企业文化在战略地位、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上都表现出全新的特征,充分地反映和体现这些特征,并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稳定与变革以及软约束与硬规制等关系,是构建“文治”时代新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缪喜玲 《经济论坛》2003,(13):28-28
一、“商业性债转股”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商业性债转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债务转化而来的股权。我们首先要把这种商业性的债转股同我国正在进行的在国企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特定的、政策性的债转股区分开来。“政策性债转股”,就是将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钱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银行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AMC依法行使企业股东权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政策性债转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运作,…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看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三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误区,造成管理上的认识偏差与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契合沿线国家共同利益需求,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与支持,但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税制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各国面临一些严峻税收困境.本文分析认为,税收协定作为国际税收关系与税务合作的法律基础,通过“走出去”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保障“走出去”中国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可以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走出去”铺路、护航.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进展 七国集团自1995年开始积极筹组“全球中小企业计算机网上市场”,欧洲称之为“电子贸易”。后者的内涵比前者较为广泛。“网上市场”,顾名思义是利用全球计算机网络,增进电子化的商业性往来和交易,包括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顾客与政府之间的多方向交流。具体地讲,在网上可以建立联系,互换信息,开发企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用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企业借日元升值和经济泡沫的叠加效应,大举向外扩张,并一度出现“购买全球”的势头.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与当时日本企业的跨国并购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和研究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正确引导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红  董洁 《经济师》2003,(12):142-143
“三零”管理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有益探索与创新。文章从明确企业“三零”管理的内涵出发 ,论述了企业构建“三零”管理系统的意义、实现途径及徐州卷烟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一、“嫁接式”企业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嫁接式”企业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中方现有企业与外商的结合形式,可把“嫁接式”  相似文献   

20.
梁祖晨 《经济经纬》2000,21(4):19-22
企业全面 经营运和全力求取高效的内在冲动和机制即企业活力,实实际上是“两权”相对分离又高度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机能。“受益”体现对产权的“动态占有”,建立充分发挥竞争和价格机制作用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分配制,是市场经济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本质要求。为企业履制的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应实现我国公司制企业新、老“三会”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