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税收流失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了纳税人违规模型和征税人违规模型,进而对税收流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纳税人还是征税人都有违规的激励,治理税收流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制度约束来降低这种激励,比如加大惩罚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邱晖 《商业科技》2008,(28):385-385
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了纳税人违规模型和征税人违规模型,进而对税收流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纳税人还是征税人都有违规的激励,治理税收流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制度约束来降低这种激励,比如加大惩罚的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不仅是买卖双方之间和卖方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网上交易者和管理者相互博弈的结果.网上交易者是否守信,取决于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的权衡;管理者是否对网上交易者监管或者决定监管力度的大小时,也会对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根据动态博弈模型可以得到:网上交易者的违规程度与惩罚力度、网上交易者的折现因子与管理者的信用监管概率成反比;而管理者的信用监管力度与惩罚力度、网上交易者的折现因子的平方与管理者的信用监管成反比.管理者的信用监管目标不是要杜绝网上交易者的欺诈行为,而是要时网上交易者的欺诈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和提高信用监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程云喜 《商业研究》2007,(11):173-175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已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对其求解发现,电子商务中交易者的信用度或守信度与其贴现因子以及管理者(即政府)的监管概率(即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成反比;而政府的监管力度与惩罚力度、交易者贴现因子的平方以及政府的监管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效率,本文分别构建政府惩罚机制和政府激励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交易平台和交易商自律行为的演化路径,以及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惩罚机制下,当政府对交易平台的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可以促使交易平台从倾向选择“不自律”策略变为选择“自律”策略,但该机制无法促使交易商选择“不违规”策略;政府激励机制下,促使交易平台选择“自律”策略,交易商选择“不违规”策略。同时,当政府同时实施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时,交易平台与交易商选择“自律”策略和“不违规”策略的演化速度快于政府只实施激励机制。由此可见,政府在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监管时应将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以实现更好、更高效地监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乳品行业的现状及乳品供应链中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了由原奶供应商和乳品加工企业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质量安全混合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得到只有加大对乳品加工企业的惩罚力度能够降低原奶供应商的添加概率,而加大对原奶供应商的惩罚力度只能增加乳品加工企业的不检查概率,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牛爱平 《商》2012,(4):121-12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由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很大,尽管国家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大量的造假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使违规造假的成本远远低于造假所得的利益。实践中就产生罚了又犯、屡禁不止的恶性循环。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现象非常突出,并就这一现象背后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2015,(35)
本文通过对珠海某XX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为例进行深刻剖析发现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主要成因可以分为公司内部治理不善以及外部环境监督不力两个方面,基于此,本文更进一步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违规治理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在公司内部结构管理、公司外部监管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惩罚力度方面加大整改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2007~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降低公司违规倾向,提升公司违规被查处的概率,从而降低公司违规行为.较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较之于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公司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产生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伟 《财贸研究》2006,(6):94-10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宇 《北方经贸》2007,(3):73-74
处于市场竞争中的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这已经对企业效益乃至企业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的规避风险工具具有其先天优势,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及特点的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地界定社会保障财政责任是设计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界定:从性质上有帮助责任、有限责任、基础责任、最后责任、转移支出责任和法定责任;从内容上有财源责任和管理责任;从配置上有纵向配置责任、横向配置责任和财政类型配置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出现的问题进行法律分析 ,着重从明确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目标 ,重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规范法规体系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捷 《商业研究》2004,(3):44-47
我国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关系到金融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以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也逐渐展开。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创新 ,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世纪我国的金融创新应借鉴国际经验 ,以风险防范为前提 ,以引导与监管为保证 ,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 ,坚持市场主导、兼顾国际通用性与国情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整体把握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5.
高广智  王波 《北方经贸》2003,(11):60-62
回顾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生的主要金融危机 ,作者认为委托—代理投资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是导致资产泡沫形成、膨胀和破灭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最后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于富生  陈琼 《财贸研究》2010,21(2):142-149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强烈争论对公允价值来说是一个挑战,其关乎到公允价值能否继续使用及推广。回顾已有的研究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会计的许多争论是源于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目的的混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对盯市会计①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可以理解,但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所用的公允价值会计并不只是由盯市会计方法确定,将这种关注同样施加给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合理,还有待于实证检验。虽然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不清楚,可公允价值会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争论的因素。分析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态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对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徐艳  余丽鹏 《北方经贸》2004,(10):79-81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与一国利率存在差距时 ,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 ,随之又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由于利差的经常存在 ,国际游资数额巨大 ,利率差的传导渠道不容低估。本文从利率的流动性效应着手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利率、汇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联性 ,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表现 ,得出来自利率、汇率平价机制的市场性传导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力地影响着各国的利率水平 ,并且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步伐。  相似文献   

18.
坚持对外开放加快金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更加透明,开放步伐更加稳定有序,扩大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在银行业方面,按照承诺开放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完全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证券业方面,不仅严格履行了关于证券业开放的有关承诺,而且在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保险业方面,地域和业务范围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在金融市场方面,积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文章提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先进的金融技术、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设计理念,加快推动了国内金融全方位的创新进程,一是促进国内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二是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投资人选择;三是促进金融交易工具和方式创新,深化了金融市场功能;四是促进外汇市场产品和交易创新;五是促进金融服务理念和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框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的重要举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在明晰宏观审慎的主要监管主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框架、制定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及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态势日趋明显,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现明显的不适应状态,跨市场金融风险初露端倪。应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与监管模式,完善相关法规及风险措施,以防范跨市场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