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法律规范及民事审判的特点给民事法官处理案件时留下了更多自由栽量的空间,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发挥能够克服法律滞后并提升审判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民事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司法腐败.案件责任追究机制在规制民事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偏离正常的轨道,导致民事法官无端被追究案件责任,严重挫伤了民事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解决民事法官后顾之忧,保障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功能的正常发挥,我们要在明确错案标准及范围的前提下,界定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下案件责任豁免的情形,并以立法形式赋予法官自由裁量限度内的豁免权,严格限定法官案件责任追究启动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最高法院颁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以后,全国各级法院开始建立审判流程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民事案件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目前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审判工作的发展,亟需完善。分析审判流程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是发展审判流程管理的前提,只有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才能对审判流程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行立案登记制度对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并未区分,而理想型立案登记制度不仅应体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更应当从法院主管范围或者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进行限制,这种张力的存在才能塑造理想型的立案登记制.民事主管制度范围理论和当事人的诉权理论是现行立案登记制度的主要考量因素,应当从诉权内部及其与外部性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4.
民事审判公开是近年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于民事审判公开应用越具深度和广度。网络庭审视频直播等公开方式促进了司法公开、司法公正。但民事审判公开的新媒体应用还存在诸如对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网络直播庭审缺乏具体、全面的规则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受制于1992年诉讼文书样式规定,实践中,民事裁判文书存在的诸如过时的文书首部格式已无法彰显程序公正、文书内容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违背"法官中立"的司法原则、文书语言的不规范损害了文书的严肃性等问题,已成为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应以程序公正为原则修改民事裁判文书的格式、以实体公正为原则改革文书正文部分的内容、以法律术语和书面语体为标准规范文书用语,以审判公开为原则向全社会公示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我国现行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在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完善现行民事审前程序应从我国法制环境出发,本着司法为民、保证诉讼公平与效率的理念,完善相关立法,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相对独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保法庭的审判模式呈现“三合一”审判模式与“四合一”审判模式为主体,多种审判模式并存的现状.环保法庭的审判模式跟我们传统的审判模式相比存在诸多问题,如审判模式多样化,合法性欠缺,诉讼规则不统一.统一审判模式是完善我国环保法庭制度重要的一步,在统一审判模式的基础上统一体现环保法庭专业性的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第二庭,各区、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第三庭: 现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关于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发给你们,供审理案件时应用。在应用上述《解答》中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庭。附件:1.《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略) 2、《关于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举证责任的分担是指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它是举证责任的核心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承担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诉讼结果.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分担没有系统明确的规定等原因导致了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举证责任分担应用的混乱局面.因此,在民事证据立法时很有必要创制具有可操作性地举证责任分担规则.本文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环节做了必要的修改.关于再审程序中检察院抗诉权问题,决定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到了民事审判的现实状况,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本次法律修改属于局部工程,难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①。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并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促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立案程序中存在有立案条件设置不合理、立案前审查手段定性不明、立案受行政部门过多干扰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为了完善立案程序,我们可以采取侦查任意启动模式,把立案当作为初步侦查与后续侦查的分界点,同时还需完善现行的立案条件和标准,加强立案程序运行的司法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大行政审判模式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应是当事人主义,也不应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行政诉讼有关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层人民法院在探索和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采用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弱化法院内部司法行政化,运用网络践行司法群众路线,落实审判组织法律地位,加强监督机制的构建等项措施和方法来提升我国基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当建立平衡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平衡,当事人的诉权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平衡,人民法院的审判权与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权平衡;诉权、审判权、监督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最终达到民事审判的民主、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迅速迈入人口老龄社会的现状使得现行的养老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财产管理需求。意定监护与民事信托的结合是老人人身和财产管理的重要选择模式。应当借鉴域外法意定财产监护、生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实践经验,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和课税制度,解决受托人资质准入及其职责终止后相关问题,确定民事信托监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进民事信托与意定监护相结合,设立强制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诚实信用原则写入中国民事诉讼法,诉权滥用行为将进一步得到规制.这需要在中国民事诉讼法中,针对各诉讼阶段构建对抗诉权滥用行为的具体制度.目前,中国民事诉讼法并未对立案受理阶段对抗起诉权滥用行为的制度进行规定,构建民事案件受理异议制度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在对案件受理异议制度的规制对象——起诉权滥用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勾勒出该制度的具体框架,以期为案件受理阶段发生起诉权滥用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非法人团体历来是民事主体理论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各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它的概念、法律地位、类型化等问题认识不尽一致.然而实际生活中,非法人团体却以不同的类型和形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非法人团体的立法现状考察,探究其深刻的历史和法理原因,提出民法典应采用"大法人"概念,将非法人团体归入"法人"体系之中,重新构建新型的二元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是民事审判的两大基本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似乎更加注重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缺乏对事实认定的必要研究。而司法实践表明,大部分问题案件均是事实认定出现了差错。本文从民事裁判事实认定的价值出发进行分析,把握该认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分析总结其客观化的主要因素,实现真实发现与诉讼目的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补充形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内容作了简要论述,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井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