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因此,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民的培育.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调研,充分了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情况、转移情况和培训状况,为探求有针对性的农村就业对策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急需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培育新农民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7.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明 《农业经济》2006,(12):28-29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  相似文献   

9.
宿迁市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市三县两区200位留守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培养新型农民群体政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拓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农民开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简要阐述了拓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创新培育新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那么对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县,如何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变成为持续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12.
虽然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中下水平,农村广泛存在于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如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农民群体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组织人员,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民组织的培育和建设,农民群体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甚至是决定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立足新的艘展实践,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兴旺,贵在得人”,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人才的哺育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建设,必须着重于新农民的培育和塑造。农民素质高不高,农村人才多不多,是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亿万农民生活的大事,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创业、创新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农村开展创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人是根本。农村全面发展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才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1、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的生产能力和从业水平,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培育新农民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培育新农民需要有强大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政府应当实施相关政策,逐步消除制约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和机制障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发展。本文对我国新农民培养的支撑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借鉴、比较和以往自身的经验分析,最终总结了一套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培养的完备的支撑体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