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对几种常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220kV绝缘子及避雷器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汶川地震和我国以往的几次大地震中电网设备损坏较为严重的电瓷型高压设备——220kV绝缘子及避雷器进行振动试验研究,测定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关键部位的加速度、应变等主要参数,以此来分析电瓷型高压设备结构的动力特性、抗震性能以及设备支架和上部设备连接处的受力性能,并为综合评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换流阀是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设备,它的结构抗震性能是阀结构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阀塔有限元模型,通过反应谱法求得了阀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阀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中等地震条件下运行是安全可靠的,从而论证了该换流阀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性、设计内容、设计原则等内容展开分析,结合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高宽比方案选型、建筑平立面优化布置、结构体系布置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了适当提高结构延性、增加结构整体性、做好非结构件设计、提高主要结构构件刚度及承载力、提高结构外围构件抗侧力等加强措施以增加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性能的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方案既要技术先进,也要结构合理、安全和实用;既要降低工程造价,也要保证抗震设防要求和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基于性能的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采用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应符合现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应依据工程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建设场地和地基;应该选择有利于抗震的住宅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严格选用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房屋不能够有效抵御第一波地震波,那么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对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房屋钢构水泥混合土结构,该结构为钢结构跟水泥混合土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明晰长期服役后的材料劣化对结构抗震性能和易损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RC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材料性能未劣化(100%)以及分别劣化至90%,80%和70%时的4种工况(依次表示为flsc-100,flsc-90,flsc-80和flsc-70)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同时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分析其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1)随着材料劣化程度的加剧,RC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抗震性能明显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flsc-70的层间位移角比flsc-100增大了80%;2)随着结构刚度及承载力的降低,RC框架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均有显著提升。罕遇地震作用下,flsc-90,flsc-80和flsc-70发生严重破坏的超越概率比flsc-100分别增大了75%,300%和975%。因此,在既有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影响十分必要。研究结果可以帮助预测材料性能劣化的RC框架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加固及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八度区不等层高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相关研究较少,而笔者按现行异形柱规程设计制作了一榀1/3缩尺不等层高异形柱框架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类型结构的破坏特征、破坏机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表明,该类型框架破坏机制属于混合机制,在较高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整体抗震性能良好,但在加载后期,底层柱脚混凝土破坏较严重,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延性交错桁架钢框架采用了延性区段设计,能够有效改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但轴力大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有待分析.以延性区段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为研究对象,设计试验方案;把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匹配研究,考察不同轴压比对双槽钢组合截面构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类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现代人们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越来越关注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地震是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常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所带来的危害,必须要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有许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抗震设计措施,希望有助于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文章结合实际对板柱抗震结构适用高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特点 ,结合自身设计经验 ,提出了在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提出改进和处理的办法 ,以提高设计质量 ,保证结构的安全 ,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震害对筒仓结构的破坏,结合筒仓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筒仓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设计对比试验。制作普通混凝土短肢抗震墙与30%的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肢抗震墙,施加低周反复载荷,分析抗震墙的承载力、延性能力、滞回曲线变化、裂缝位置及发育等评价参数,探究黏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肢抗震墙的受力性能。最终得到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构件完全可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当框架柱截面面积相等时,采用异形柱和矩形柱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结合某6层框架住宅建筑,在保证同一位置处的异形柱与矩形柱截面面积相等的条件下,运用结构设计软件SATWE分别进行矩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的结构设计,对这2种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剪力、剪重比以及结构自振周期、振型等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根据规范选取了3条地震波,分别运用SATWE和EPDA软件对这2种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从钢筋用量的角度进行了经济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框架柱截面面积相等时,和矩形柱框架相比,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较好,但经济性稍差一些。研究结果为不同条件下异形柱与矩形柱的选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层及高层商品住宅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了使住宅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混合结构中,现浇楼面结构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随着现浇楼面结构使用的增多,各地有关现浇楼板收缩和温度变形裂缝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一大建筑难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特点,结合自身设计经验,提出了在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处理的办法,以提高设计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征以及抗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根据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工程概况,分析其动力特性以及抗震性能,为提升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以及抗震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指标计算的确定 实践表明,接缝是大板结构的最薄弱环节,大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接缝连接的好坏。了解接缝的受力性能,并正确合理地进行接缝设计,是确保装配式大板建筑使用安全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大板(特别是高层大板)建筑结构接缝的抗剪、抗弯及抗压强度和刚度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对材料的基本性能和计算指标,也进行了试验分析,在试验统计基础上,提出大板结构接缝设计计算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考虑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双向张弦梁的地震响应规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一个80m×80m的双向张弦梁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对其有、无下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相同而支座条件不同情况的抗震性能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竖向地震作用下考虑下部结构时其撑杆轴力与无下部结构时几乎相同,而此时上弦梁的竖向位移增大,屋盖周边处甚至增大几倍;下部结构相同而支座条件不同时竖向地震作用下撑杆轴力及上弦梁竖向位移几乎相同,而上弦梁的水平位移的差异较大;支座条件的改变仅影响结构各振型出现的阶数而不影响结构振型。研究结果为双向张弦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