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8年的改革与开放,使中国经济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成就举世瞩目。毫无疑问,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但是,与28年前相比,由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确保以开放政策来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客观分析与把握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新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新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开放使中国经济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成就举世瞩目。毫无疑问,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但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由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确保开放政策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这一论断,是观察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在反思中,确立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在亚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和实力更加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中国在世界社会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天津是中国北方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具有工业、商业、金融、海陆交通枢纽等多功能的港口城市,积极发展天津与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天津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地区凭借自己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再引进和利用香港、台湾的资金和技术资料,该地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总格局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互补…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新格局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抉择廖建祥一、国际经济新格局的主要特点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创造了强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主要的驱动力。各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分工起了巨大的变化,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6.
刘建飞 《中国经贸》2012,(21):37-37
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显著特征。 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显著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政策就完成了历史任命。而恰恰与之相反,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初,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加强,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对外开放是一种国际潮流。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是融合的、交流的”,“形势逼人,迫使我们进一步开放”。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于1990年4月18日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弹指一挥间,近十年过去了,在中央的支持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使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各行各业获得了近百年来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这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利用外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大举利用外资的地区。港澳台投资和外国投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投资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经济特区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动力。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全国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工作,也引致全国的经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利用外资、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国际形势与我国比较优势的新变化。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草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同时倒适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涉外经济体制存在的三个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开放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时期,现行涉外经济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亚平在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是一体化和区域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国际经济格局。明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无疑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课题。1.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邱丹阳历史表明: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速度发展的共同规律。邓小平在根据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经验和世界经济基本征与发展趋势作出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明确告诫我们:“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2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全面回顾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梳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外开放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新格局、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工业于凤丽/山东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浪潮之中,也使中国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许多外国专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市场,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及其产品大批涌入我国,与我们的民族工业形成了竞争态势。进入九十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对外开放 ,我省利用外资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为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国企改造、安排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和扩大出口创汇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的对外开放。2 0 0 0年是新世纪的开始 ,我省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世界范围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国加入 WTO已指日可待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增强 ,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国际跨国公司资本输出步伐加快 ,利用外资的…  相似文献   

16.
进入 2 1世纪以后 ,中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之中 ,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 ,对外开放的条件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因而对外开放的战略也面临新的选择与决策。本文的基本论点是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向海洋战略和大陆战略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7.
改革新视角     
温家宝: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进行。中国作为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  温家宝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法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初步建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家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刘鹤就“十五”经济发展趋势与今年经济形势发表了有关看法。 进入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向大国开放经济。大国开放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本国的贷币政策将对邻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本国的资本项目将对外开放。刘鹤认为,在这个前提下,“十五”期间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将发生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中国即将加入WTO,外部经济的影响将直接通过WTO的渠道传递到国内。中国加入 WTO是在国际互联 网经济全面发 展、经济全球化 趋势的大背景下 进行的。尽管现 在美国股市低 迷,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2008,(1):76-83
过去的三十年间,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对外开放,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陵谷巨变。对于发生在世界东方的重要变化,西方战略家亦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中国经贸》2009,(1):46-4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