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每个人的包里都会有几张银行卡,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银行卡,银行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如果不正确使用和保管银行卡,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银行卡的知识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跨境银行卡盗刷、诈骗、不规范使用等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跨境电信网络欺诈给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境外银行卡使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卡境外使用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辽中县青年章过良去银行提款机提取工资为老家父亲治病时,偶尔拾到一张银行卡,因一时贪念据为己有.12天再归还失主.该青年仍因盗窃罪被法院判了缓刑.失主获此消息后,再三重复是自己疏忽害了他,并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4.
5.
时下,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延长,一家人在假期里外出旅游、观光,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许多家庭外出旅游时总是习惯带上大量的现金,一路上需要有人分出大量的精力来守护钱包,既不安全又使其游兴打折。其实,在当今银行卡早已成为人们存取款、购物、消费等的“电子钱包”的时代,您只需携带少量必备的现金。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22日,轰动一时的许霆恶意取款案在广州中院重新开庭。事情始于2006年4月21日晚,许霆到广州市商业银行的ATM上取款,发现ATM系统出现错误,于是连刷171次卡,提走了不属于自己的17.5万元,并于3日后逃回老家。广州市商业银行随即报案。2007年5月22日,许霆落网。2007年11月20日,广州中院一审认定被告人许霆犯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7.
8.
9.
银行卡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特点,还兼有强大的储蓄、信用及理财功能,它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改变着人们的支付习惯和生活方式.但是由于银行卡的受理环境不够广泛;消费者持卡消费的意识较低;消费者盲目办卡;商业银行只顾片面追求发卡数量等原因,使大量睡眠卡出现.为避免因睡眠卡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浪费金融资源,或是造成持卡人的信用污点等问题出现,从银行及消费者两方面提出唤醒睡眠卡的具体措施,提升银行卡的管理品质,提高消费者持卡消费的意识,进而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改善人们对银行卡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殷学强  王永 《西安金融》2011,(10):57-58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领域面临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塔城银行卡发展现状为例,探寻金融消费者在银行卡使用中面临的风险。并对完善我国银行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关于在奥运场馆及奥运区域如何使用银行卡的问题备受关注,这关乎海内外持卡人的切身感受,也是奥运支付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对奥运区域用卡的相关问题看法不一,作为一名银行卡从业人员,笔者愿就奥运区域的用卡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由于银行卡的磁条容易被磁化,因此出门在外时,切莫把手机、掌上电脑等磁物品和信用卡摆放在一起,以免磁化;银行卡之间最好不要紧挨着放,防止磁条间互相干扰。有些银行卡由于长期没有使用,出远门时才想起用它,需要刷卡支付又刷不出。这主要是银行卡长期未使用,卡在无意中受损,或者磁条信息已消磁,所以出门前,最好提前用一用,如有问题趁早解决。  相似文献   

13.
14.
银行卡犯罪按照作案手法可分为克隆银行卡、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银行卡、冒用银行卡、使用作废银行卡等犯罪形式。目前社会上比较多且危害大的主要是克隆银行卡和信用卡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金融消费活动中频繁发生的银行卡消费纠纷制约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从我国银行卡消费政策的角度,通过国内与境外的比较分析,检讨我国银行卡消费种种纠纷的主要根源: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协调和风险费用承担模式的不合理。最后提出发挥银行卡消费政策的引导、协调和推动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费用承担模式,预防银行卡消费纠纷。  相似文献   

17.
现在,银行卡已经成了人们钱包里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但它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持卡人增加了费用开支。对于单笔的银行卡使用费,也许有人觉得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但在频繁的使用中,银行卡费用支出的合计数就不是一笔小钱了。因此,持卡人要懂得如何节约银行卡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8.
19.
20.
《华南金融电脑》2009,(11):59-59
为了防范和遏制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近期,银监会向公众发布安全使用银行卡提示。提示一:投机套现≠无息贷款 套现行为使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一是如果持卡人个人资料被“黑中介”出售给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或私自用于申请其他信用卡贷款,持卡人将面临法律责任、债务催收、声誉风险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