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提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策略思考,在具体行为上要与产业相结合,注重效益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1年6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非金融类境外中资企业总数已达6439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已达77.82亿美元.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系列的策略选择问题,如投资国别的选择、投资所有权形式的选择等等.许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策略选择上出现了失误.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在我国加入WTO之际,我国的对外开放又翻开新的一页,而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将推进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使老百姓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实惠。我国政府在WTO框架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下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其中主要包括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这些承诺的核心是遵循WTO倡导的价值理念--自由市场经济原则。显然,我国加入WTO,实际上就承担了开放市场的义务,尽管从长远来看,全面开放市场以及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但从短期来看,我国的许多… 相似文献
6.
反收购,不甘按魔笛跳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敌人的战火烧到自己的城下时,只要不甘心俯首称臣,被收购的靶子企业将尽其所能,运用经济及法律手段来抵制和挫败进攻者的收购意图,实施反收购。在兼并收购史中,成功的反收购案例与成功的收购案例一样为商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和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正确的区位选择对企业获取生产要素,从而获取最佳投资收益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国情和产业自身的特点,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而巴西是拉美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近几年来,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巴西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巴西也一直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巴西也是我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尽管如此,由于两国国内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在投资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着眼于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2005年度机构研究报告《向世界舞台迈进: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谈到了以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物业管理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但通过企业并购或收购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也不在少数,市场上也不乏成功的范例。这种企业间的收购,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突破,取得双赢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布,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累计投资净额44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共5163家,大致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地区91%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投资企业,投资覆盖率较高。从地区和国别分布来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因此,积极借鉴西方跨国公司的经营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转移价格来达到多方面战略目标,应是我国跨国公司努力研究运用的重要经营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虽然高速增长,但是我国企业却频遭国外进口国的反倾销起诉。当面对高额的反倾销税时,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反倾销壁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面对进口国的反倾销起诉时如何积极应对以使企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正> 众所周知,入世对中国意味着更加全面的对外开放。在开放过程当中,国内产业正面临着双重压力: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外贸出口在增势强劲的同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近20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年均递增13%,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近1倍。然而,我国出口商品遭到的反倾销也迅猛增长,到2001年11月底,世界上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达475起,涉案金额累计超过百亿美元,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在国内市场上,企业也正在受到或即将面临倾销进口产品的冲击。如何掌握和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规则,指导我国反倾销与应对反倾销的实践,防止和减轻由于倾销和反倾销带来的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