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登义 《企业文化》2003,(11):15-16
做企业的人,都把企业做大做强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做企业的人,都把进入世界500强作为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一些人的眼里,做大就是通过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以行政手段将企业捏合,拼凑一个“航空母舰”;做强就是虚报利润给自己贴金,弄虚作假玩弄数字游戏,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兼并扩大摊子,不顾市场需求一味地追求多业经营。由此可见,做大做强和跻身世界500强,仅有念头和信心还远远不够,仅是口头空喊也远远不够,哗众取宠、弄虚作假更不行。  相似文献   

2.
有不为才能有所为丁军杰“兼并”、“扩张”、“500强”这恐怕是中国企业界眼下最时髦的一组词汇。媒体不时传出企业兼并信息,企业家也纷纷构想各自的扩张计划。21世纪初挤身世界500强之列,已成为我国一些大企业奋进的目标。岁末年初,正是我国企业年终总结之时...  相似文献   

3.
企业都希望强大,也需要强大。“强”,是指实力、先进性、竞争力;“大”,是指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强”的优势在于“大”,需要“大”的支撑;仅仅有“大”而不“强”,即有规模而无效益。  相似文献   

4.
现在企业界有一句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话,就是“做大做强”或是“做强做大”企业。一般人并不注意大与强、强与大前后的排列.总之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或是做强做大.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每个企业家的愿望,甚至是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要求的“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和国家经贸委等7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为便于我国大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找差距,帮助企业对比、分析,制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措施和建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各地方、行业企联(企协)、企业家协会以及大企业的支持推动下,按国际惯例,日前向社会推出了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经充分酝酿,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推出中国企业500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对比分析。本期我们摘编了《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1国资委将EVA值纳入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标志着国有大型企业集团EVA值考核的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大型集团企业,甚至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公司,步入世界500强公司数量逐年增长。国资委提出了央企管理理念几年来不断变化: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再到“做强、做大、做优”,管理要求逐渐由粗放型、规模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笔者试将探讨集团企业内部如何实施以EVA值为核心指标进行业绩考核,强化集团管理,提升企业价值,落实公司战略。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央企正在向“世界500大企业”高歌猛进的时候,国资委却发出了一个做世界一流品牌的声音呢?如果说做《财富》世界500强是把企业做大,那么,做全球品牌价值100强就是把企业做强。但愿央企在由大变强的路上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8.
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促使烟草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在行业内全面推行产业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实施工商分离改革,成立大型烟草工业集团,为打造中国烟草企业航母夯实基础。姜成康局长强调,中国烟草企业如何强大?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动联合重组,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整和使新烟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烟草集团拥有全国最多人口的河南省,卷烟销量全国第一,其烟草工业在全国烟草业中同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卷烟产量全国第二,整个河南省拥有烟  相似文献   

9.
根据“十五”计划和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的有关要求及部署,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经过充分酝酿,决定按照国际惯例从今年开始,每年向社会推出中国企业500强,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对比分析,在当年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公开发布,以促进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能力。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已在《2002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公布。本刊摘编《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的有关内容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资产重组的好处,三天三夜说不完。然而,实话说,企业扩张也有雷区,弄得好,进入“全球500强”,光宗耀祖;弄得不好,“轰”地一声,全军覆没。多多益善,企业规模万岁?说起资产重组,一些地方和企业领导的时髦话题是:“2000年达到100亿,2005年实现1...  相似文献   

11.
和平 《中外管理》2010,(5):34-35
为公司的成长和革新而操劳的CEO们你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甄选市场、产品和经营策略那么,何不尝试让你和你的员工做到去繁就简事半功倍呢沸沸扬扬的丰田召回事件又让企业规模和管理品质的矛盾成为热点话题。“大企业病”似乎成了一道魔咒,我们熟知的跨国巨头几乎都未能幸免,有的甚至一病不起。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使公司成长的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学会“简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外500强 差距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一次的世界500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与世界500强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搞清楚差距在哪里,对我国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差距在哪里?规模小。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再缩小范围,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进行比较,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平均值也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差距…  相似文献   

13.
试析规模经济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众多境外企业的“入侵”和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普遍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经营者将“做强做大”作为迎接剧烈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强”、“大”有别,盲目做大并不一定能造就一个真正竞争力强的企业。本文从分析美国世界通讯公司申请破产案入手,对企业盲目求大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根据英国贸工部有关资料分析了企业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规模适当的企业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成功地图     
夏莫 《东方企业家》2010,(9):114-114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有50余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但对绝大多数跻身500强的中国企业来说,它们看上去更适合进入的榜单是“500大”。许多企业依靠硬扩张模式,粗放式的资源投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环境淡漠、追求产业价值链,但全球竞争能力却明显不足,人才、技术、品牌与管理的短板及软实力的缺陷,使很多企业陷入了“肥胖而不强壮”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中国民营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的民营企业有的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有些民营企业在其领导之下,经过了较长的时间仍然存在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如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集团,如今已成为一家信息产业呈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因此,研究民营企业家素质对进一步认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国家经济一直停滞不前,自称“失去了这lO年”,这就是日本。当中国企业说“做大做强”时,是要进入世界500强;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所谓做大做强就是未来10年企业继续存在,这就是中日经营环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H.沙因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指出“: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使通用电气的营业额、资产、利润在20年间由100亿、250亿、15亿美元攀升至1300亿、3700亿、130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佼佼者的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也将这一切业绩都归功于努力创建GE企业文化的结果。可见,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文化塑造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企业家的一贯坚持、参与及倡导、实施,强有力的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九五”以来,为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改组,提高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通过贯彻实施脱钩改制、抓大放小、做大做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国有大型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资产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的稳步走强,成功地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实力强大的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逐步成长为支撑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现根据会计决算报表,对2001年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企业管理》2011,(8):27-28
备受关注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名单3日出炉。在这份入围门槛继续提高的大榜单中,山东共有52家企业上榜,总数仅次于北京,在29个有企业进入榜单的省区市中继续排名第二。与去年相比,山东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的数量减少了4家,但企业规模明显增大——去年,山东只有海尔集团一家企业进入“干亿级俱乐部”,但今年的榜单上,...  相似文献   

20.
孙健 《中国企业家》2005,(23):100-102
中国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全球化来克服弱点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扩大生产规模,而走向全球化最核心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全球化作为未来世界第二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市场最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所有成规模的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公司都已进入了中国。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地位目前与其所处的市场是很不相称的。中国汽车企业的整车产品刚刚开始有规模地进入市场,中国的企业和品牌还远未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作为未来的汽车大国,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全球化汽车企业,而中国汽车企业也需要利用全球化来实现规模增长和品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