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瓦解是未来粮食危机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几亿人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都是天大的事。很多人讨论粮食安全问题,还局限在粮食够不够吃的层面,其实,未来中国的粮食危机并不在于粮食增产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潜力,足够养活16亿人,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于中国而言,粮食问题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在过去二十三年的粮食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2012—2016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基于预测结果可知未来五年中国粮食是可以满足人口的需求的,从而确定未来五年政府的粮食储备工作可以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市场     
《企业文化》2007,(5):4-5
世界粮价急剧上涨;中国须用大胆措施防未来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耕地减少以及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等原因,未来中国粮食需求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但不会出现粮荒状况,文章基于耕地减少与视角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和特殊的商品,对于有13亿人的中国来讲粮食问题关系着全球发展和安全。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未来,中国必须坚持粮食自给,这是基于国情的要求,也是确保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国家粮食储备区和核心区建设,在全国建立13个粮食核心产区,是我国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有一系列亟待思考和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试图对这些问题构建法律解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目标。这是综合考虑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格局、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等因素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96年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的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金融、粮食"三大安全问题成为2006年中国经济三大心腹之患,粮食生产能否满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的基石.自2005年起,我国在WTO谈判中争取到的农业保护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后过渡期"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不断调整,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以及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供求格局的变化,粮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战略物资"逐步向一般商品过渡,粮食行业由垄断性行业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粮食贸易增长将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结合国情,介绍了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粮食仓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结合哈尔滨市粮食仓储的现状,粮食仓储设施设备使用情况,仓储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对粮食仓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企业角度和政府层面提出了哈尔滨市粮食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饥荒不再?     
《中国企业家》2012,(24):2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再度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新的中央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之一。尽管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九连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再次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原因是,一方面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粮食稳定增产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区域不平衡加剧,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方转移,主销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粮食贸易过去十年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粮食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国内市场和国家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我国在未来的粮食贸易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即粮食缺口的长期存在和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城乡市场将出现消费新特点据有关部门预测分析,未来中国城乡市场将出现六大消费新热点:──以粮食为主的膳食结构将转化为畜产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与粮食食物相结合的膳食结构。──体现个性风格的高中档时装、各类保护肌肤的化妆品、美容品需求量会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14.
耕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对于贯彻"中国碗里要盛中国的粮食"的思路,立足国内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基本国策,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既是解决粮食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面,本文提出解决耕地撂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问题与战略选择□张文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7年来通过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1993年农村工业总产量22689.5亿元,粮食总产量45644万吨。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  相似文献   

16.
2030年中国粮食自给有余:产大于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今中外皆把粮食当作战略性资源、关键性产品。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更为敏感。中国粮食生产的震动波及效应很大。中国粮食生产若减产10%,则会对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0%以上产生影响。一个自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了中国在1996—2050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美国在未来55年依然是世界强国。中国能否在21世纪赶上和超过美国?只有也对美国在未来55年中的经济总量进行一下测算,才能与中国未来的经济总量作一下比较。这里涉及到两国在未来年份中经济增长率不同的问题。但还不止于此,还存在着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我省粮食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三大问题的现状现在国内外都十分关注2005年的经济状况。去年这个时候,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在预测和分析2005年经济的时候,普遍关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问题第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问题现在2005年过去11个月了,这三个问题基本有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粮食价格理论导引(一)历史背景——研究中国粮食价格问题的理论意义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各个历史阶段的管理阶层所重视。尤其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粮食又是农业中的第一大要素。粮食这个特殊商品和特殊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