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为促进辽宁沿海与腹地城市建立、强化双向联系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条件,但辽宁沿海与腹地互动格局的形成和持续还需要一定的外部力量,本文即从互动发展机制、互动推进机制、互动保障机制三方面对辽宁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海湾经济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以海湾经济研究为切入点.进而对沿海经济带和港湾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以创意经济引领的促进港城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发展绿色海洋经济政策,建设数字化港口经济与亚航运中心、产业结构和组织政策,促进类似SUNY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政策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前沿区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这一区域如何开发,制定科学的规划为万事之首、重中之重。根据《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的要求,应该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资源型区域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以及其处于相对"锁定"状态的原因,提出要促进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除既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寻找创新发展路径,形成资源型区域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我国长期存在着矿业权重叠问题。矿业权重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不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解决矿业权重叠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分析中国矿业权重叠现状及后果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信息管理、矿业权设置与核查技术、法律法规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探讨矿业权重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集合体。其集聚性与分散性同时并存;多层次性与整体性同时并存;物态型与非物态型同时并存。我们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整体与重点相结合、资本转化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聚集与整合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通过项目开发转化模式、化资源的单体开发转化模式、化节庆开发转化模式、运营商开发转化模式等具体途径。实现其城市资源的资本转化和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宁夏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论文在分析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具体内涵、目标路径、动力机制并建立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双源五力"驱动模型,随后以宁夏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内涵及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步骤设想,最后又基于该模型给出了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与沿海及沿边地区单纯依靠内源或外源驱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宁夏应采取内源与外源双源驱动的路径,将经济地理、政策因素、制度创新、要素流动和外部效应等五个驱动力结合起来,寻求经济集聚、经济增长与率先突破的战略框架、战略步骤与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
沿海开发是凌海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凌海市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增长极。加快沿海开发,对实现凌海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凌海市沿海开发存在的开发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创新意识差等问题,应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海港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异,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而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是我国惟一没有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燕尾服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区域价值。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内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并且努力使这三大战略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战略投放体系,从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必须实现开发机制和开发模式的转换。主要是实现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机制模式、封闭开发模式向开放开发模式、粗放型开发模式向集约型开发模式、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向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短期行为开发模式向可持续发展开发模式、“全面”开发模式向特色开发模式的转换。实现这种转换必须综合采取措施 ,加大改革力度 ,实行全方位开放 ,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导入市场经济轨道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勇于开拓、敢闯敢试  相似文献   

11.
乔毅 《企业家天地》2011,(11):158-159
16世纪的沿海倭乱是多种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嘉靖朝厉行海禁,切断了很多沿海居民谋生的道路,他们组织起来入海为寇,是倭乱形成的内部根源;明朝政府腐败无能,海防松弛,是倭乱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主要原因;日本统治者为了获得中国的商品,与中国海盗相勾结,支持怂恿日本人到中国抢劫,是倭乱形成的外部根源.沿海倭乱给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明显带有反海禁的性质,部分满足了日本获得中国商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改变全国工业偏于东部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从“一五”时期开始,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二元化经济结构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本从分析西部地区诸多问题形成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开发西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主要有原生型与嵌入型两种模式.原生型模式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而嵌入型模式更为关注的是政府作用的发挥.上海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两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表明,在集聚区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分别凭借区域内外两种不同的力量,走市场内生或政府扶持两种不同的路径;从集聚区效应而言,只有让市场内生与政府扶持两种力量相容相长,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集聚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核结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模式,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沿江沿海城市,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本文应用双核模式理论分析了成渝双核的形成,指出成渝两市是一种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具有特殊性.双核结构模式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双核城市的竞争性,通过对成渝双核竞合关系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指出成渝双核的发展应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开展良性竞争,并就成渝双核合作的深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缩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成为破解城市问题、土地资源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研究从再开发模式选择的原因与难点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典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棕地修复与再开发""三旧改造""城市更新"4种模式,分析了各模式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指出模式的不同适用范围,从再开发基础条件、再开发动力、再开发机制追溯其模式选择的原因,并得出模式选择的逻辑思路及模式运行应建立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创造良好反馈环境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原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采用替代型和转化型培育模式,但无法成功地破解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为了找到合适的培育模式,重新定义了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剖析出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共享型培育模式,以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建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实现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亚龙湾、大东海、海坡3个海滨度假群落已经形成。3种各具特色的度假群落齐聚三亚并非偶然,是三亚相对垄断性的海滨气候资源与国内海滨度假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场踏勘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3个度假群落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土地利用及形态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亚龙湾是综合封闭塑海滨度假区,大东海属于城市海滩型度假区,海坡属线性开放型度假区.不同的度假区形态和外部环境对区内旅游设施的消费档次和开发效益产生了直接影响,亚龙湾内的度假消费档次最高,大东海和海坡次之。度假区开发模式和规划控制力度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度假区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对于国内海滨度假区规划开发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岛一直是韩国在华投资最多、最集中的城市.韩资企业在青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在时间、特征等方面,基本上与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雁阵型模式"、"竹子型模式"及"睡莲型模式"相吻合,折射出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与新的经济合作模式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推进乡村旅游"丛"思维,必须注重旅游景点的"簇"建构。"簇"建构在开发模式上需要景点由分列式开发向综合式开发推进,由单主题开发向团主题开发推进,由独立式开发向融合式开发推进,促进景点的创新;在资源利用模式上需要由生产型向信息型推进,由独步型向带动型推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推进;在景点建构模式上需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推进,由视觉型向多觉型推进,由单一型向混合型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用地集约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用地浪费的主要原因,既有对国情的认识不足,也有缺乏合理的调控政策措施,但最根本的是缺乏精明增长的理念.为此,我国城镇用地集约化应选择的基本路径是:首先,沿海大中小城市的用地应达到动态平衡;第二,倡导混合使用土地的新理念,提高城镇用地的紧凑度;第三,实现城乡统筹、一体管理;第四,不同规模的城镇应有不同的控制发展模式;第五,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严格土地管理,防止条块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