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旅游者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时,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使得依照《合同法》来进行类推处理无法达到完全公平,往往不能对旅游营业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第三人侵权时旅游营业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旅游营业人赔偿责任及责任形式、合同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进行了竞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立法明确将产品认证机构承担民事的归责原则规定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论是从立法技术还是消费者利益维护上看,此归责原则均有不尽完善之处。产品认证机构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为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应为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洪东冬 《消费导刊》2009,(14):151-151
旅客运输合同中第三人侵权时会出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现象,界定清楚第三人侵权造成旅客伤害的情况下,承运人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范围,对于在审判实践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正>一、《侵权责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适用缺陷在新《环境保护法》及《环侵司法解释》出台以前,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环境侵权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在适用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侵权民事责任的无法适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在第八章用了四个条文对环境侵权做了专章规定,对环境侵权活动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制,但是具体到关于环境评价机构的侵权行为上却无法具体适用。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此乃对环境侵权的一般性规定,根据该条文只能确定环评机构侵权中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相互搭乘机动车出行已成为生活常态,而对"免费搭乘"及其致害后侵权责任如何承担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关法律解释也有显失公平之处。鉴于免费搭乘好意施惠的特殊性,免费搭乘致害与一般交通事故则应该区别对待,并适用于过失归责原则,根据被搭乘人的过失程度来确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同时,要加快对免费搭乘行为的立法进程,完善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分散和减轻被搭乘人的责任,并使受害的搭乘人得到必要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王蔚 《商场现代化》2011,(12):122-123
我国《合同法》中所规定的附随义务应为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包括通知、保护、协助、照顾、保密等义务。但《合同法》中诸如第256条规定的通知义务应属于给付义务,而不是附随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原则上属于违约责任的范畴,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并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船级社是否应对其验船师在签发检验报告核准书中存在过失因而造成货主的损失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即船级社是否对第三人负有注意义务。在实践中,第三人基于信赖在入级检验、公证检验中船级社提供的信息遭受损失继以侵权为由起诉有过错的船级社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WTO经济导刊》2010,(8):14-14
《侵权责任法》7月1日正式实施 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 新的《侵权责任法》涉及产品缺陷、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环境污染、网络侵权、动物致人损害等内容,还明确了产品召回制度、首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细则,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确立了同命同价赔偿原则,体现了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9.
江南  向哲 《商场现代化》2010,(7):128-130
即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对医疗侵权归责原则的规定较之以前有所变化,即变过错推定原则为一般过错原则,而对一直颇受争议的医疗损害二元化鉴定制度依然未作统一规定。从归责原则和鉴定制度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我国法律实务现状进行分析,以探讨出一条更为科学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有利于对《侵权责任法》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正确运用权利的救济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体系是科学、合理、完整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武正雄 《现代商业》2014,(26):252-253
网络侵权,作为网络信息时代发展下的挑战,系属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侵权主体上,而且还表现在侵权行为方式、过错认定及责任承当方式等方式。随着2010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我国网络侵权便有了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但囿于网络本身的特殊性,网络侵权中的构成要件与责任承担都与一般侵权行为相区别,需要在新法出台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分析。为此,本文以网络侵权法律制度为研究主题,结合《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对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与责任承担做一分析。从而促进对该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巩坚 《消费导刊》2010,(4):125-126
自工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处理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伤职工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补偿是“双赔”还是“补差”,是司法界长期存在的两种观点,不仅在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各地司法实践中也做法不一。主张“双赔”,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按照这一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发生工伤的,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待遇性质不同,工伤职工可以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13.
唐科 《商》2014,(19):127-12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事件频繁发生。《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实施对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不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高空抛物侵权应作为普通侵权行为处理,实行过错归责原则并切实加强对潜在的高空抛物行为的事前实时监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特别是商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潘晓霞 《致富时代》2011,(9):253-253
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使受害人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重加害人的责任,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那么就使受害人免除了举证责任而处于有利的地位,则行为人则因担负举证责任而加重了责任,因而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该文主要介绍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认证机构在履行电子认证服务合同时对证书信赖人应当承担责任的定性上,学术界有三种观点:违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专家责任说。该责任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学术界有无过错责任原则说和过错推定原则说,本文在分析论述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电子认证机构应当对证书信赖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将于2003年2月1日正式施行。 《规定》共分八个部分,即一般规定、受理与管辖、诉讼方式、虚假陈述的认定、归责与免责事由、共同侵权责任、损失认定、附则,共计三十七条。  相似文献   

17.
网络著作权侵权是我国修改著作权法时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美国法律实践中发展出了"第三人侵权责任(The third party liability)"制度,规制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商,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Grokster案之后,这一制度得到相应发展,规定了第三人的促成性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和唆使型侵权责任。这一制度值得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廖蓉蓉 《商》2014,(6):200-20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虽然它优化了企业的用工模式,但由于涉及三方关系,一旦出现纠纷,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相互推诿,导致实践中相关的涉案数量不断增加。《侵权责任法》增加了有关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归属的内容,这项新规定解决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的归属问题,确定了劳动者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第三人伤害的责任分配规则。三十四条法规引入补充责任制度,并同时确认又用工单位承担主要的侵权责任。这是对现有劳动法关于劳务派遣法条的进一步完善,确认了劳务派遣职务侵权责任承担的主体,即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雇主,在此基础上再对二者雇主责任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9.
潘敏 《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58-158
根据《新环保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特征、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春华 《商业研究》2011,(8):200-205
医疗器械侵权与一般医疗侵权存在本质不同,缺陷医疗器械致害是其关键因素。中美两国关于医疗机构到底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还是医疗器械出售者存在两种观点,即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其适用过失理论;医疗机构是销售者,适用严格责任。尽管美国法律界对判断医疗机构是否为销售者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至今也未认定其为销售者;中国的《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机构视为销售者的境地,这对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改观并无立法者所期待那般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