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念1重要性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具体标准,是对会计报表中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的具体刻划。它是会计报表中包含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临界点”,换言之,是一种可容忍错误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一界限,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就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这种错误就不能容忍,应将其视为重…  相似文献   

2.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及意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它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2、重要性的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它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等,他们需要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各种判断与决策。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行为者。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  相似文献   

3.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 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将重要性定义为 :“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可见 ,重要性反映了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它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为“临界点” ,超过了该“临界点”则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有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 ,数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数额小的错报或漏报重要 ;但是 ,性质严重的错报或漏报即使数额不大也应视为具有重要性。例如 ,涉及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  相似文献   

4.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规定.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重要性是构成外勤准则和报告准则的基础概念之一.合理运用重要性对做好财务报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谓重要性芽重要性就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或审计结果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是次要的。这表明重要性水平是基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需要确定的。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我们应根据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需要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并据此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初步估计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进而确定审计方法和审计策略,预计审计时间,为现场审计做好准备。一、以…  相似文献   

6.
何谓重要性?重要性就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或审计结果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是次要的。这表明重要性水平是基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需要确定的。  相似文献   

7.
石勇 《集团经济研究》2006,(16):264-265
一、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有多种定义,各国现有的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相似文献   

8.
一、重要性标准的重要意义 重要性是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一项重要概念和原则,其涵义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如果会计报表中某一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会计报表使用者会因此改变其决策或判断,则该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审计人员就应当予以查明,并要求被审单位更正;反之,如果会计报表中某一会计信息被错报或漏报后,不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产生明显的影响,则该错报或漏报就是不重要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可以忽略不计。 重要性标准是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运用手…  相似文献   

9.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规定,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重要性是构成外勤准则和报告准则的基础概念之一,合理运用重要性对做好财务报表审计是有重要意义。一、重要性的初步估计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至少需要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这两个阶段考虑重要性。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为整套财务报表初步估计的重要性水平是对整套财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报的最高限度,如果报表中所有错报和超过该限度,则认为该套报表存在重大错…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诸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16界点”。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审计理论中,一般都这样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12.
审计的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好重要性,对于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将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硶禍审计重要性的特征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言。这里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这是运…  相似文献   

13.
陈矜 《财会通讯》2005,(11):81-81
重要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审计概念,它贯穿于现代审计的全过程,是决定审计工作检查范围、程度的直接依据之一。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由此可见,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其内容理解的“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就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由于对不同的报表使用者的目的、心理偏好、性格等的不同,因而影响他们决策的错报、漏报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也就是说,一张会计报…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有效运用审计重要性,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的涵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不难看出审计重要性的本质是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并且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包括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时期等。 审计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为审计人员提供帮助: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5.
审计报告之所以存在风险,实际上就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重视重要性审计。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事项重要性错误未予披露,则往往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笔者认为,发生审计报告的风险源于3个方面: (一):欺诈性舞弊。这是注册会计师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而出具了审计报告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出现这种风险的情况,往往由于注册会计师为了与委托单位达成某种默契,明知企业的会计信息虚假或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漏报,却在审计报告中对重要性错误不  相似文献   

16.
审计重要性     
宋慧 《审计月刊》2004,(6):49-49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7.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或审计结果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审计实施方案内容的必备要素。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我们应根据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需要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并据此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初步估计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进而确定审计方法和审计策略,预计审计时间,为现场审计做好准备。一、以社会公众对会计报表的需要来确定重要性水平社会公众对有关社会公益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公益资金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侵占挪用,以及社会公益资金投…  相似文献   

18.
刘光斌 《浙江审计》2004,(10):40-4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计重要性是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一种需求特征,其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报表使用者只需要重要的会计信息。2.企业管理当局按报表中是否存在重要的遗漏或错误承担法律责任。实务中,企业管理当局依据这样的标准对外编报会计报表,法官依据这一质量标准判定管理当局应否承担法律责任,审计人员依据这一标准来确定自己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审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使用 企业外部人需要重要的会计信息,审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使用就是根据各项法规、准则的规定及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判断,检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相似文献   

20.
谈谈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敏 《山东审计》2002,(11):9-9
目前,很多审计教材中都指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然而,重要性原则作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涉及到多种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及多种重要性水平不加区分,笼统认为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似乎有些欠妥,且易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误解。本文试对有关重要性要领进行界定,进而分析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一、有关重要性概念的界定1.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将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